近期,筆者參觀了一個高品質樓盤,賣點之一就是堪比五星級酒店頂配的健身房。抵達地下二層,仿佛進入一個黑色的鋼鐵森林。項目銷售告訴我,這個健身房上下兩層合計有1800平方米。除了基礎健身功能,比如跑步機等有氧訓練、軌道器械等功能訓練、自由力量和私教區等,還設置抱石區,兼顧室內攀巖功能,以及配置了一個690平方米的國際標準籃球場。
另外,樓上還有更衣室、淋浴室、免費的洗漱用品,電吹風用的是某某品牌等。盡管筆者也經常去健身房,但說真的,用過的器械、知道的功能并不多。看著這些眼花繚亂的設備,多數叫不來名字。這些設備真有業主會用到嗎?銷售看著滿眼疑惑的我,非常確信地說,現在的業主在健身方面越來越個性化、專業化,我們的健身房就是要滿足每一位業主的需求云云。
若在五星級酒店或商場的健身房里,看到這樣的配置,不覺得有什么奇怪。但面向不到2000個業主家庭的健身房,堆積這么多功能復雜、確保訓練時不受傷都難的器械,有多大的意義?不過,這樣的配置就是要彰顯小區之高檔和業主圈層及身份認同,目的是在營銷環節,驅動掏錢包的人被那一瞬間感動,心里立馬涌現出“值”的情緒,然后就為溢價付費了。
但是,后面項目交付入住了,由于器械使用頻率低,付費會員少,這些健身房要么經營不善而閑置荒廢,不得不改做其他經營業態;要么不得不對外開放,導致客群不純粹,社區安保也難以得到保障。事實上,業主對運動健身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但大部分只是去鍛煉一下、出出汗,讓身心放松放松。多數并不需要昂貴的器械,也分不清國產和進口的差別。
因此,多配置一些跑步機、橢圓機準沒錯。如果年輕業主多,偏好力量、肌肉等功能器械,可以增配一些杠鈴、啞鈴、軌道或支撐器械。健身房一般設置在會所,業主運動完就回家了,更衣室與淋浴房的使用頻率較低,這個空間基本沒有必要。近期,筆者參觀了一個閑置的售樓中心改造的業主休閑室,跑步機組成的有氧區并不大,反而留給了更大面積的乒乓球臺。
在該小區居住的朋友告訴我,小區樓棟的架空層下面也設有乒乓球臺,但廣東風雨天氣多,體驗感較差。售樓處改造意見征集發布后,很多業主提議要增設室內乒乓球臺,物業就采納了。乒乓球臺使用頻率非常高,有時候還得等位,老中青幼幾代都有,有的一家人來打乒乓球。
筆者一個同事說,他父親之前不愿意來南方某大城市住,原因也很簡單,鄉下老家有一幫熟人、親朋,有人聊天、喝茶,在南方這座城市住實在無聊。不久前,同事的小區改造,拆掉一些違章建筑,給小區建了一個休閑會客廳,花廊圍成一個棋苑,擺了幾張棋臺,可以下棋、喝茶和聊天。同事的父親是個棋迷,鄉下卻很少有棋友,但這個小區老人多、高手多,他父親住著不走了。
包括健身房在內的小區公共服務設施,不僅需要物質上投入,比拼誰的種類多、功能齊全,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冷冰冰的設施為人服務,從而鏈接出人情味和溫度。除了工作單位,我們在小區里面活動的時間很長,特別是周末。但現在,總說商品房小區人與人之間相對冷漠。除了工作繁忙以外,與小區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無法鏈接業主及家庭有很大關系。
小區里老中青幼,多數都有健身、運動、休閑的需要。其中,還夾雜著年輕人的社交需求、中青年的親子需求、中老年的休閑聚會需求,要在“傾聽民聲”的基礎上,打造一些接地氣的、使用頻率高的體育休閑設施。折舊大、需要投入管理的,可以采取低費率會員制,甚至市場化運營,折舊小的由物業維護。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大,關鍵是是否花心思。對存量小區,這關系到業主對小區物業的滿意度;對新樓盤,這是其贏得市場、贏得客戶的關鍵。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