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盤面大幅下挫,主力合約EC2602下跌近8%,收于1453.5點;遠月合約跌幅則不大。

“周二,集運市場籠罩在即期市場疲軟的陰影之中。”方正中期期貨資深海運和宏觀分析師陳臻表示,周二多家班輪公司集體下調12月上半月報價,其中赫伯羅特降價至2235美元/FEU,達飛輪船和東方海外分別降價至2545美元/FEU和2280美元/FEU。臨近昨日國內期市尾盤,馬士基公布Week50的開艙價在2200~2300美元/FEU。這意味著之前船司12月初的宣漲預期化為泡影。
“當前,船司挺價意愿出現分化,市場博弈現貨價格高點出現在12月或明年1月。而現階段以馬士基為代表的船司挺價意愿不強,導致市場預期偏悲觀,使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盤面大幅下行。”海通期貨研究所航運組負責人雷悅說。
至于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遠月合約跌幅不大,陳臻認為,遠月合約的盤面點位本就不高,且中東地區交火持續,因此遠月合約受上述利空因素的影響有限。
12月集運市場或“旺季不旺”
陳臻表示,年末一般是船司挺價階段,但今年開局不利,集運市場或呈現出“旺季不旺”的表現,這與2026年春節時點較晚導致發運后置有關。
“去年年末,集運即期市場從12月初持續下跌至今年2月下旬。”陳臻表示,在今年12月船司漲價可能失敗的情況下,市場擔憂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集運即期市場會出現類似去年的行情。
雷悅表示,目前的現貨運價波動節奏和去年年末基本一致,階段性峰值都出現在12月初。自10月運價從1400美元/FEU的底部抬升后,船司利潤空間逐步打開。而隨著年末貨量改善,前期較為一致的挺價意愿出現分化,實際上運價中樞仍在緩慢上行,只不過高度受限。
據了解,明年1月的艙位配置非常充沛。數據顯示,明年Week1—2已確定的艙位規模分別達30.6萬TEU和34.6萬TEU;Week3—5已確定的艙位規模分別達26.1萬TEU、28.5萬TEU、26.8萬TEU,且這三周還有6個航次待定,合計待定運力規模達9.9萬TEU。對此,陳臻認為,屆時不排除船司為了節前囤貨而大打“價格戰”的可能性。
不同合約的交易錨點在哪里?
談及集運指數(歐線)期貨近月合約未來走勢,雷悅認為,其將跟隨即期市場的運價波動。今年12月至明年1月是傳統旺季,船司存在挺價預期,后續近月合約的波動節奏更多取決于船司主觀層面的定價策略。參考今年1月,船司挺價失敗的核心在于運力增量大于需求增量。至于現貨運價是否“見頂”,未來需重點觀察供需結構的差值,需求端關注2026年春節假期是否會出現相比往年更加明顯的節前“出貨潮”,以及這部分需求增量是否能夠消化供給端的壓力。供給端則需關注1月運力潛在收縮的可能性。
對于即將進入交割月的EC2512合約,陳臻表示,12月上旬需關注主要船司交易的實際落地情況,以及他們是否會進一步降價。12月下旬,重點則是關注船司是否出現挺價及其實際落地情況。如果船司在11月最后幾個工作日突然宣漲12月下半月的運價,那么將會導致期貨盤面觸底反彈。不過,即便船司宣漲,他也不看好最終的落地情況。
對于主力合約EC2602,陳臻認為,該合約走勢與EC2512合約存在較強的聯動性,12月下旬船司宣漲及其落地情況將直接影響市場對明年1月下旬至2月初運價估值的預期。
關于遠月合約,雷悅表示,市場會更多關注地緣局勢和紅海復航進展。據最新消息,馬士基首席執行官與埃及蘇伊士運河負責人表示,將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恢復紅海航行。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則表示,馬士基將在12月恢復部分船只在蘇伊士運河通行。
“后續要觀察紅海復航的實質性進展。考慮到目前中東局勢仍有反復,加沙停火協議并未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和推進,短期紅海復航仍面臨安全性上的挑戰,但船司相關表態證實返回蘇伊士運河已納入其航線部署考量。”雷悅表示,當前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遠月合約整體估值不高,更多是市場計價2026年基本面結構偏弱,但未充分計價紅海復航兌現的預期。因此,若未來紅海復航成功兌現,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盤面將面臨進一步下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