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中國汽車供應鏈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與此同時,傳統的汽車供應鏈邊界也在發生顯著變化,如何提高汽車供應鏈安全和穩定性,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近日,在智能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暨淮南深度融鏈發展大會上,車百會理事長張永偉系統分析了當前全球汽車供應鏈呈現的多個顯著變化。
張永偉表示,目前我國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中作用突出,“走出去”已成為企業的普遍共識。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動力電池在全球的裝機份額已經接近70%,連續多年處于領先地位。同時,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趨勢,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優勢也逐漸顯現。
張永偉判斷,未來在全球的汽車供應鏈中,中國零部件的占比比率應該越來越高。
“按照規劃,‘十五五’末,中國汽車企業生產的汽車預計達到4000萬輛,其中,國內銷售大概2800萬輛,其余1200萬輛甚至更多的汽車將在海外生產或者銷售。更重要的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對海外車企的供應量會越來越高。”張永偉認為,在這種趨勢下,動力電池、芯片、軟件將成為未來汽車供應鏈的競爭焦點。
以電池產業為例,目前我國已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動力電池供應鏈,但上游資源,包括鋰、鈷、鎳等均集中在一兩個國家。同時,技術的變化對電池供應鏈的影響也比較大。近期,廣汽集團全固態電池中試產線已正式建成投產,多家企業都樂觀表態固態電池預計在2027年實現小規模量產。
張永偉認為,技術創新對供應鏈意味著迭代挑戰,新技術必然會帶來先進產能對落后產能的替代。從這個角度來說,保障電池產業鏈的安全至關重要。
談及當前汽車產業高度關注的汽車芯片,張永偉分析,當前芯片領域最顯著的變化是中國的汽車芯片產業在快速崛起,地平線、華為的國產芯片讓汽車芯片產業鏈有了穩定保障,但仍然有部分芯片的供應安全不容樂觀,甚至只是剛剛進行國產化,這部分芯片將成為汽車進入智能化時代的重要技術瓶頸,另外汽車操作系統和軟件生態的構建,也是汽車供應鏈體系需要關注的重點。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低空領域、無人船舶、機器人等行業所需的大量零部件,部分也來自汽車供應鏈。張永偉認為,這些新興行業在技術研發為主的階段,快速對接汽車這樣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可以實現快速領跑,這也是我國工業體系支撐力量的一個重要體現。
展望未來,張永偉認為,構筑安全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已經成為企業新的戰略要求,就是既要做到生產環節的高效率,又必須保障自己的供應鏈能夠安全可控。
“這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本、人力,在更廣泛的領域布局,特別是對于整車企業來說,需要特別注重產業鏈融合?!睆堄纻ケ硎?。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汽車產業的“內卷式”競爭,已經從整車企業傳導至供應鏈端,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面臨著內卷的壓力。對此,張永偉建議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該由被動的內卷轉向高質量發展。
具體可以通過幾方面來實現。一是提高自身的快速反應能力,當整車企業提出新需求時,零部件企業需要快速反應,匹配汽車開發周期逐漸縮短帶來的新要求;二是就地供應?!澳睦镉姓嚻髽I,哪里就要衍生出配套的供應鏈企業?,F代汽車產業集群一定會朝著‘塊狀式’發展,這不僅是成本需要,也是為了保障供應鏈安全?!睆堄纻ブ赋?,這個趨勢不僅在國內如此,全球的汽車產業鏈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張永偉認為,綜合來看,技術引領將成汽車供應鏈走出內卷的重要戰略。
“過去,我們總是習慣了開發一代、儲備一代、供應一代,但現在供應鏈企業靠一次技術創新、靠大規模制造來實現發展的模式基本結束了。就像電池一樣,只有一代電池,實現了海量的規模布局,一旦電池技術更新換代,過去的產能就是工業的包袱?!睆堄纻娬{,汽車供應鏈企業必須持續進行技術迭代,至少比整車企業快半步,甚至快一步,才能逐漸走出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