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看好港股IPO市場前景。
2025年以來,香港IPO市場迎來強勢復蘇,募資額已突破2000億港元,重回全球榜首地位。瑞銀作為市場核心參與者,牽頭完成了蜜雪冰城上市、比亞迪配售以及參與完成寧德時代上市等多個標志性項目。近日,瑞銀全球投資銀行亞太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胡凌寒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深度解讀港股IPO市場的爆發邏輯、港交所改革影響及未來趨勢。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亞太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 胡凌寒
胡凌寒表示,今年港股IPO市場的表現超出預期,同時在優質公司不斷登陸港股市場以及外資持續回流等眾多利好因素下,她持續看好港股IPO市場前景,未來將呈現百花齊放、供需聯動以及全球化三大趨勢。
市場熱度超預期
證券時報:今年香港IPO市場募資突破2000億港元,前三季度更是重回全球榜首,這一熱度是否超出年初預期?
胡凌寒:確實超出預期。年初我們判斷市場會比之前好轉,但火爆程度遠超想象。其實去年“9·24政策”后就有了信號,瑞銀牽頭執行的華潤飲料項目,當時無論是基石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吸引了大量高質量外資投資者,實現高端定價。
3月3日,瑞銀作為整體協調人及聯席配售代理,為比亞迪定價共計約435億港元(約56億美元)的新H股配售發行,雖然它不是IPO而只是配售,但在一個晚上就融資了56億美元,且基本上都是外資主導,在過去多年中很少有這樣的情況,進而直接提振了市場信心。港股股權融資的持續性和強度在今天看來都比我們年初預期的更好。
證券時報:市場回暖過程中,哪些項目最具代表性?
胡凌寒:瑞銀參與的多個項目都凸顯了市場變化,蜜雪冰城是一季度打開IPO市場的標志性項目,也成為今年港股IPO市場的關鍵節點,其凍資額創下歷史紀錄,成為“凍資王”。機構認購倍數和后市表現也都有目共睹。我們也再次感受到整個境外市場對于中國優質標的投資的回暖態勢。
而隨著市場進一步打開,寧德時代更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它還是一個A to H的“0折讓”定價,上市后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A股赴港上市企業的溢價表現也很亮眼,這些項目共同印證了境內資金積極參與、境外資金持續回流的趨勢。
港交所改革賦能
證券時報:如何評價港交所近年的改革舉措及其影響?
胡凌寒:港交所的改革呈現非常正面的導向。以最近港交所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規定來看,此前,港交所對于公司發行規模有較高的發行百分比要求,但對于一些赴港上市的大型A股公司而言,他們起初可能不一定愿意大規模發行(以盡量減少攤薄),這使得很多本來有心在境外建立戰略融資平臺的公司心有顧忌。
在新規后,一些市值非常大的公司可以有一個比較合理的發行規模比例后,優質發行人也更愿意來到港股市場。好的供給會創造好的需求,好的需求也會促進好的供給,今年港股市場的蓬勃發展,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政策優化便利了潛在發行公司,讓它來港股上市,全球的資金也都過來了。
證券時報:這次改革中關于散戶分配比例的爭議,經常有散戶坦言打新難度大增,您怎么看?
胡凌寒:這是一個多贏局面。在最近的新股定價機制改革中,新規明確了機構與零售投資者的比例劃分,使得一個項目的機構和零售比例劃分有更多的確定性,改革后散戶分配比例大多穩定在10%,既符合國際成熟市場慣例,又提升了機構定價話語權,實現了價格充分博弈,讓定價更合理,最終反而提升了后市賺錢效應。比如,今年8月新規后僅兩家企業破發,平均后市表現也優于2021年,實現發行人、機構和散戶的多方共贏。
外資回流顯著
證券時報:今年外資對香港IPO的態度有哪些明顯變化?
胡凌寒:外資回流趨勢清晰可見,尤其是歐洲和中東資金。早在去年美的集團的項目中,瑞銀資管就成為其唯一的外資長線基石投資者,而在今年年初已經出現歐洲資金頻繁出手參與基石投資,這些公開信息都能印證外資的踴躍回歸。
證券時報:這種轉變背后的核心邏輯是什么?
胡凌寒:核心是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調整。在宏觀政策博弈背景下,歐洲等中立資金需要多元化分散投資,中國市場成為重要配置方向。過去兩年外資對中國資產配置偏低,現在正處于重新平衡持倉的過程中,加配空間依然很大,這也是外資投資者持續增加中國股票關注度的底層邏輯之一。
未來趨勢展望
證券時報:如何看待未來1—2年香港IPO市場的趨勢?
胡凌寒:我依然看好市場前景,核心在于已經形成“好的供給創造好的需求”的正向循環。一方面,已有不少高增長、高科技的優質企業公布了赴港上市計劃;另一方面,外資加配中國資產的趨勢仍在持續,這些都將支撐市場熱度。
證券時報:如果用三個關鍵詞定義未來港股IPO趨勢,您會選擇哪三個?
胡凌寒:第一個是“百花齊放”,未來不管是企業規模、行業類型,還是產品形態(A股赴港、美國回港、全新IPO)都將呈現多元化格局;第二個是“供需聯動”,好的標的會吸引更多資金,而充足的資金又會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這種正向循環將持續強化;第三個是“全球化”,中國企業全球化步伐加快,香港作為對接境外的資本平臺,將持續吸引全球資金,實現企業、資本與市場影響力的全球化共贏。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