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11月11日,軟銀公司在公布最新財報時指出,公司已于10月清倉所持全部英偉達股份,套現(xiàn)58.3億美元。這一時點正值市場對人工智能(AI)投資的擔憂情緒升溫,迅速引發(fā)市場連鎖反應。
截至當天收盤,英偉達美股價格下跌2.96%,報收193.16美元/股。

11月12日,在日本股市交易時段,軟銀股價開盤跳水,一大跌10%,隨后跌幅收窄,最終收跌3.46%。

兩次清倉英偉達
軟銀清倉英偉達并非首次,2019年公司就曾清空全部英偉達股份。
2017年軟銀以40億美元入股英偉達,拿下近5%股份。而2019年的清倉讓軟銀錯過了英偉達市值從千億美元“狂飆”到4萬億美元的“便車”。
從去年開始,軟銀重新建倉英偉達,去年四季度持倉為1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再次增持至約30億美元。
今年10月出售所持全部英偉達股份,合計約3210萬股,總價值約58.3億美元。
軟銀CFO后藤芳光在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我們希望為投資者提供大量投資機會,同時仍能保持財務實力。”他說,將確保以“非常安全”的方式為投資做好資金準備,上述股份出售是公司“資產(chǎn)貨幣化”戰(zhàn)略的一部分。
大面積布局AI
清倉英偉達的背后,是軟銀對AI領域更加大膽的重新布局。
軟銀CEO孫正義正將資金轉向未來科技巨頭OpenAI,計劃投資高達300億美元。
今年3月,軟銀同意領投一輪最高400億美元的融資。4月完成首批100億美元出資。12月軟銀還將通過愿景基金2號向OpenAI追加投資225億美元。
OpenAI的估值在近一年內(nèi)快速抬升:從去年10月的1570億美元,到今年3月的3000億美元,再到上月員工股權轉讓后的5000億美元。這一估值躍升直接推升了軟銀的賬面收益與市值表,軟銀已經(jīng)連續(xù)第三個季度錄得盈利。
根據(jù)軟銀集團11月11日發(fā)布的2025年4—9月合并財報(國際會計準則),凈利潤達2.924萬億日元,同比激增2.9倍,創(chuàng)下同期歷史最高紀錄。投資AI相關企業(yè)的基金業(yè)務表現(xiàn)出色,對ChatGPT開發(fā)商OpenAI的投資在該季度貢獻了2.157萬億日元(約合140億美元)的賬面收益。
軟銀股價也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nèi)飆升78%,創(chuàng)下自2005年12月以來的最佳季度表現(xiàn)。
科技股高估值擔憂
軟銀清倉英偉達的時點正值市場對AI投資的擔憂情緒升溫。
11月11日,英偉達CEO黃仁勛針對AI是否類似“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的說法回應稱,目前的計算需求非常真實,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完全不同。AI與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的相似之處,不在于核心技術或技術對行業(yè)的影響,而在于股票估值以及散戶過去見過的“瘋狂收益”。
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布萊恩·萊維特(Brian Levitt)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市場確實存在一些類似泡沫的特征,但我們看到當今的市場與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布萊恩·萊維特表示,2000年初,MSCI美國科技板塊的市盈率約為未來12個月預期盈利的50倍。目前,科技板塊的市盈率約為未來12個月預期盈利的32倍。這是因為許多美國大型公司的表現(xiàn)與盈利增長密切相關。
精準預見上世紀90年代末市場崩盤而成名的傳奇股票策略師查爾斯·克勞夫(Charles Clough)也認為,當前圍繞科技巨頭的狂熱與此前不同。如今的科技巨頭擁有強大的商業(yè)模式,能創(chuàng)造可觀收益,這使它們對經(jīng)濟衰退具有免疫力。但現(xiàn)在的高估值確實值得敲響警鐘。
英國央行總裁貝里警告:“AI可能會成為生產(chǎn)力增長的下一場重大變革,我個人認為這種幾率較高。然而,距離真正看到改變發(fā)生,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
貝里指出,市場目前正在試圖為AI帶來的未來報酬流定價,而由于未來收益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生產(chǎn)力提升”與“資產(chǎn)泡沫風險”可以同時存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也發(fā)出類似警報。她表示,全球股票價格因?qū)I生產(chǎn)潛力樂觀而飆升,但金融條件可能“突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