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資本市場的兩大核心力量,社保基金與公募基金的重倉股變化備受關注。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記者發稿,在已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公司中,有3108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公募基金的身影,寧德時代、貴州茅臺和中際旭創位居持股市值前三名。同時,社保基金現身于456只個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合計持倉市值達1177.71億元,其中持倉市值超10億元的有19只個股,包括云鋁股份、匯川技術、傳音控股、赤峰黃金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56只社保基金重倉股也都是公募基金重倉股。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社保基金重倉股主要表現出以下特征:第一,對龍頭公司持續青睞,多只社保基金組合通過集中配置龍頭股來增強組合的穩定性,體現了其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第二,科技創新領域成為新配置方向,通信、電子等契合產業升級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行業獲得顯著增配,整體布局在均衡中更加強調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傾斜。
“兩類機構‘同框’個股的高占比,本質是基于基本面研究的價值共識。”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種共識既源于對龍頭企業長期價值的認可,也來自對政策導向與產業趨勢的共同判斷。
在第三季度,電子行業同時受到兩類機構的青睞。社保基金對信維通信、億聯網絡、東方電子等科技標的持續增持,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均超3.7%;公募基金亦增持多只電子行業個股,例如生益科技、福晶科技,公募基金三季度末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7.45%、6.81%。
兩類機構密集配置電子行業并非偶然,三季報業績數據與產業趨勢成為布局的強力支撐。截至10月23日,已披露三季報的電子行業公司中,科沃斯、拓維信息、青木科技等企業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超百倍。
曾方芳進一步表示,從社保基金與公募基金的“同框”重倉股共性來看,業績導向貫穿調倉過程,新進和增持的個股多數實現了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部分公司實現單季扭虧,顯示出選股時兼顧成長潛力和盈利確定性的雙重標準。
“社保基金與公募基金都是A股市場核心機構投資者,其共性核心訴求是資產的長期保值和增值,但在具體的實現路徑和操作風格上有所差異。”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由于存在考核和規模的雙重壓力,在投資操作上通常相對更為靈活地把握各種投資機會,投資組合的集中度可能也相對更高。而社保基金因為考核相對長期,偏重對業績基準的偏離度控制,組合流動性壓力沒有公募基金那么大,因此投資風格上相對穩健,持股時間往往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