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工業自動化與智能制造加速融合的浪潮中,新益昌(688383)正式發布機器人新品,標志著公司在"半導體+新型顯示+機器人"三維布局中完成關鍵落子。依托在高端裝備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與產業資源,這場跨界延伸不僅是對自身技術壁壘的深度挖掘,更折射出國產設備企業在多元化發展中的戰略智慧。
從技術根基來看,新益昌在半導體高精尖設備制造領域的長期深耕,為HOSON-Robot構建了堅實的技術壁壘。2025年5月,公司成立了機器人子公司,憑借設備制造能力與軟件控制算法的積累,開啟人工智能研發與機器人制造銷售一體化的探索。此次發布的HOSON-Robot,“小腦”運動控制器、靈巧手及關節模組等關鍵組件實現自主研發生產,復用了公司在高精度裝備領域的技術成果。
具體到產品細節,HOSON-Robot在技術設計上凸顯精準性與適應性。作為機器人“小腦”的核心,公司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小腦控制器(RMC100)性能亮眼。該控制器基于多核異構架構,集成運動控制、多協議通信、避障感知及遠程維護能力,成功突破復雜場景下的全??刂萍夹g瓶頸。在關鍵參數上,RMC100支持64組關節電機同步驅動,同步時間誤差可控制在<100ns,控制頻率高達4kHz,為工業場景中的作業精度提供穩定支撐,確保機器人在替代人工操作時的可靠性。
華鑫證券認為,新益昌在驅動器、高精度DDR電機、運動控制卡和高性能一體式控制器領域的天然技術優勢,使其順利跨越機器人核心技術門檻,在“小腦”控制等關鍵環節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在具身智能模型層面,產品采用混合智能架構,創新性融合端到端模型的“直覺響應”與“快慢雙系統分層模型”:高層“慢系統”專注語義理解、任務規劃與抽象決策,底層“快系統”負責實時動作生成、閉環控制和精確執行。針對不同場景,機器人可靈活切換模型——日常生活場景依托VLA端到端模型實現快速訓練學習,高安全、高確定性場景則啟用分層模型,有效解決端到端模型的不可解釋性問題,降低非確定性風險,既滿足當前工業場景中高強度、高精密作業的人工替代需求,也為后續多場景拓展奠定基礎。
靈巧手與關節模組的設計同樣聚焦高精度與實用性。靈巧手采用基于旋量理論的運動學模型,可實現毫秒級實時解算,并融合觸覺、力矩與位置信息完成高精度控制,目前已完成工業場景初步適配;關節模組則采用輕量化設計,具備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密度大的優勢,通過部件間的協同配合,能夠實現高過載輸出與精準定位,保障重復性動作的運動精度。同時,驅動器搭載矢量控制及末端振動抑制技術,進一步確保機器人動作的快速性與精準度。
從市場前景來看,HOSON-Robot的推出恰逢行業黃金發展期。IDC預測,到202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市場占據近半份額,且以近15%的復合增長率位居全球前列,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增長的核心引擎。新益昌將人形機器人業務列為戰略發展核心,隨著HOSON-Robot初代機發布及后續小批量量產,公司計劃建立常態化研發迭代機制,持續推進“小腦”運動控制器、混合智能架構模型、關鍵零組件等領域的技術升級。
開源證券認為,在核心零部件自研自產能力及軟件控制等算法深厚積累的加持下,公司有望快速切入市場。同時伴隨公司逐步將核心資源向機器人業務遷移,有望打造出高速高效的競爭力,未來成長空間進一步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