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10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3.61萬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19.95萬億元,增長7.1%;進口13.66萬億元,下降0.2%。
“各地各部門攻堅克難、努力拼搏,廣大外貿企業積極應變、開拓創新,我國外貿韌性彰顯、結構優化,實現了量質齊升,成績來之不易。”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在當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
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國際經貿秩序遭受沖擊的情況下,我國外貿頂壓前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看規模,9月當月進出口值突破4萬億元,達到4.04萬億元,年內最高,同比增長8%。
看增速,前三季度進出口逐季加快,一、二季度進出口分別增長1.3%和4.5%,三季度增長6%。我國進出口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看結構,9月機電產品出口額占當月總體出口額的比重超過63%,再創新高;前三季度,機電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值比重達60.5%,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儀器儀表等高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8.1%、22.4%和15.2%;“新三樣”產品、鐵道電力機車等綠色產品增速均達到兩位數。
“今年以來,對外貿拖累最大的因素是美國發起的貿易戰,這在上半年對我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三季度外貿增長超市場預期仍在于非美市場的擴大,這些市場的增長彌補了中美之間的貿易收縮。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約八成的貿易伙伴出口實現了增長。在非美貿易伙伴中,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7.37萬億元,增長6.2%,占進出口總值的51.7%,比重提升1.1個百分點。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進出口分別增長9.6%、3.9%、19.5%和16.7%。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其他經濟體進出口增長2%。從國際數據來看,今年前7個月,我國是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伙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4個。
數據也能進一步說明外貿主體的積極活躍程度——前三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達到了70萬家,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量。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出口企業信心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進口企業也連續3個月回升。
展望未來,王軍認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優勢突出,進出口保持韌性和活力,這些都將為下一階段外貿穩定發展提供支撐。不過,他也提醒,外貿面臨的不確定性和困難增多,疊加去年基數較高等客觀因素,四季度穩定外貿發展仍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白明對記者表示,對于接下來潛在的貿易風險,仍要通過加強產業鏈對接等,讓其他國家和地區更加珍視與中國進行經貿往來的機遇。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認為,后續穩外貿政策還可能從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加大對出口企業在金融等方面的定向支持力度,和更多經濟體簽訂或升級雙邊、多邊自貿協定等方面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