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站上歷史之巔,倫銅價格強勢叩響萬元大關,白銀則以驚人的彈性展開補漲……近期,一場關于有色金屬的“熱浪”正在席卷全球。
資本市場對此反應熱烈,Wind數據顯示,有色金屬相關ETF成為近期資金追捧的焦點,僅在近一個月便獲得超200億元的資金凈流入,紫金礦業、洛陽鉬業、興業銀錫等板塊內龍頭個股的股價更是屢創新高。
這究竟是一場由短期情緒驅動的“周期狂歡”,還是一輪由底層邏輯重構引爆的“超級周期”?為此,券商中國記者采訪了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力圖解碼本輪有色金屬強勢行情背后的深層邏輯與未來圖景。
“美元錨”松動重塑有色金屬定價
與以往由單一經濟復蘇驅動的周期性行情不同,受訪基金經理普遍認為,本輪有色金屬牛市的根基,深植于一個更為宏大的宏觀背景——全球貨幣體系與美元信用的長期重估。
匯添富指數分析師狄則徐及有色50ETF(159652)基金經理孫浩指出,本輪行情的中長期邏輯根植于有色金屬的貨幣屬性。他們認為:“美國財政與貨幣紀律的雙重松動趨勢已定,美元信用的邊際貶損是驅動有色金屬長期強勢表現的底層宏觀邏輯。在此背景下,商品本身就是對抗貨幣貶值的硬通貨。”
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業內人士的認同。萬家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葉勇強調,全球貨幣的持續超發、弱美元化的大趨勢,以及美聯儲降息周期的開啟,將持續推升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價格,疊加逆全球化下各國對于戰略金屬資源的儲備需求,有色金屬將是本輪大宗商品牛市的主力軍。
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元的信用波動,最直接地反映在黃金上,但又不止步于黃金。近期,以金、銀、銅為代表的有色金屬普遍行情凌厲,其中,國際金價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倫敦期銅則一度站上11000美元/噸,逼近歷史前高;而此前漲幅相對滯后的白銀,也開啟了波瀾壯闊的補漲行情,倫敦銀現突破50美元/盎司,近一個月上漲超20%,展現出驚人的彈性。
“黃金是這輪大宗商品牛市的‘先行指標’或‘領頭羊’,它的突破為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有色金屬打開了向上的價格空間。”一位受訪基金經理表示,白銀兼具貴金屬和工業金屬雙重屬性,其金融屬性使其緊隨黃金上漲,而工業屬性則為其提供了更強的需求彈性,因此在行情中段往往表現出更高的貝塔;同樣,作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銅價的強勢,除了反映基本面需求,也蘊含了對沖通脹和貨幣貶值的金融需求。
因此,理解本輪有色行情的第一把鑰匙,或許是跳出單純的“周期品”框架,從“硬通貨”的視角去審視有色金屬。在全球利率下行的時代,它們的價值之錨,正從短期工業供需,向長期貨幣信用悄然轉移。
供給“緊箍咒”與需求“新引擎”
如果說“美元錨”松動為有色金屬提供了“水漲船高”的宏觀環境,那么堅實的供需基本面,則為這艘“商品航母”提供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供給端,一頂長周期的“緊箍咒”正越收越緊。
狄則徐和孫浩分析指出,供給端的約束是長期的。一方面,全球主要礦山的品位呈現趨勢性下滑,這意味著需要開采更多的礦石才能獲得同等數量的金屬,邊際成本顯著抬升。另一方面,新增產能成本高企,這需要有足夠高的金屬價格預期,才能驅動礦業巨頭們進行新一輪大規模的資本開支。
西部利得資源鑫選混合的基金經理管浩陽認為,當前,有色金屬在供給端面臨三重枷鎖:
一是資本開支不足。由于礦石品位下滑、成本上升,礦山回報率下降,導致雖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多,但仍不足以刺激大規模投資,大部分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屬領域仍然沒有很大的資本開支,企業擴產謹慎。
二是優質礦山減少。由于資源消耗,當前大型礦山、優質礦山的勘探其實并不盡如人意。
三是資源品戰略地位升維。從剛果金禁止鈷出口,到印尼提高鎳礦關稅,各國正通過行政手段推升資源價值,未來,更多金屬可能成為戰略籌碼,資源品正在從“周期商品”變成“戰略資產”,獲取壁壘將持續提高。
需求端,一個以AI和新能源為核心的“新引擎”正強勢啟動。
信達澳亞基金經理張明燁指出,AI給化工、有色行業帶來大量新需求,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建設對銅需求旺盛,直接加劇了銅的緊俏。此外,AI推動的電力基礎設施升級(如電網重建)也支撐了銅需求。在材料方面,AI相關技術有望帶動液冷上游氟化液與PCB相關樹脂需求提升,延伸的其他材料的需求可進一步挖掘。
融通產業趨勢精選基金經理李文海認為,新能源的需求已經在多個周期行業占據舉足輕重的需求占比,包括磷、電解鋁、銅等傳統周期行業,新能源的需求占據20%左右甚至更高的份額,相對來說,固態電池、AI目前的占比沒有那么高,但是以這些行業的增速和應用前景,可以合理推測這些新需求有望重現當年新能源的需求爆發,未來成為傳統周期行業的主要增長極。
“科技創新,材料先行。”黃道立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了上游資源品與下游產業趨勢的關系,十五年前,房地產和基建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動能,在銅、鋁的需求結構中占比分別超過三成和五成,而隨著近年經濟結構轉型崛起,地產基建需求占比大幅下降,新能源產業在銅需求中的占比已超15%,在鋁需求中的占比已超20%。產業需求的驅動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板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要有色金屬品種均在近期突破重要關口,板塊內龍頭個股的股價更是屢創新高,市場波動有所加大。
比如,10月9日至10日這兩個交易日,銅價便經歷了“大起大落”,倫敦期銅一度站上11000美元/噸,但卻在10月10日大跌4.54%,報收10374美元/噸,紫金礦業、洛陽鉬業等龍頭個股均在10月10日發生一定回調。
狄則徐和孫浩指出,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市場對商品高價的持續性仍存疑慮,板塊估值受“周期品”認知束縛,表現為股價漲幅滯后于EPS(每股收益)的上修幅度。一旦“商品高價非周期性波動”成為共識,在盈利持續釋放的驅動下,板塊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雙升的“戴維斯雙擊”。
葉勇認為,有色金屬作為全球定價品種,是本輪大宗商品牛市的主力軍。一方面,在中長期資本開支周期推動下,有色已經進入中長期供給緊張的價格上行大周期,過去三年,以金銀銅鋁為代表的有色金屬價格已持續震蕩上行,每年價格中樞上一個臺階;另一方面,全球制造業投資周期持續上行,疊加逆全球化下對于戰略金屬資源的儲備需求,將持續提升對于有色金屬的需求;當下又疊加國內宏觀面觸底回升預期,邏輯進一步強化。多重邏輯疊加下,有色金屬或成為本輪“慢牛”行情的核心品種,未來一到兩年首先看好工業有色、小金屬和黃金。
李文海認為,基于行業資本開支高峰期過去、下游需求回暖,有色會在未來一到兩年維持較高的景氣度,但也存在潛在的風險,一方面是關稅壁壘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需要持續關注,另一方面目前美國的經濟數據出現一定惡化,要提防他們政策應對不當可能帶來需求的衰退。
排版:劉珺宇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