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這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多重維度上實現躍升:既有經濟領域的提質增量,也有創新層面的持續突破;既推動對外開放的深化拓展,也促進區域協調的穩步推進;既涌現文化繁榮的生動實踐,也積累綠色轉型的扎實成效。證券時報即日起推出“決勝‘十四五’”系列報道,梳理實踐脈絡,呈現高質量發展實績,敬請關注。
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當2025年的時間刻度定格,“十四五”規劃將如期交出圓滿答卷。這五年,面對全球經濟的風浪起伏,中國經濟巨輪始終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穩健前行,以“量”的積累托舉發展底盤,以“質”的躍升激活內生動力。
從宏觀數據的跨越式突破到微觀主體的創新實踐;從傳統產業的煥新升級到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培育,中國經濟正向提質增量深刻轉型。
“壓艙石”夯實發展根基
“十四五”期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接連跨越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大關,今年預計突破140萬億元,五年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五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30%左右,持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穩定、最可靠的“發動機”。
中國經濟“量”的跨越離不開工業體系這一“壓艙石”的堅實支撐。工信部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從31.3萬億元增長至40.5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多數產量全球居首。連續15年位列世界第一的制造業規模,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壓艙石”。
這一堅實根基,由無數企業的精工細作鑄就。
在南鋼股份的寬厚板產線上,一塊塊平整的鋼板被吊裝上車,準備發往造船廠。“這些鋼板可不是普通貨,是給咱們國產首艘大型豪華郵輪‘愛達?魔都號’和第二艘‘愛達?花城號’量身定制的。4—8毫米的厚度,公差得控制在-0.1—0.2毫米的范圍里。”該公司一名技術員介紹。靠著精準的生產把控,南鋼股份完成了多項“大國重器”的鋼材供應。
如今,已經運營140余個航次、接待中外旅客超過53萬人次的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既見證著大國重器的落地成效,更印證了宏觀經濟增量與工業實力、企業創新之間的深度聯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寫下“量穩質優”的生動注腳。
“助燃劑”驅動發展躍遷
“十四五”的五年,中國經濟不僅實現“量”的積累,更在“質”的賽道上加速突破,技術創新多點開花,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燃劑”。
“十四五”期間,中國的研發投入再創新高。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1.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平均水平。
青海鹽湖旁,藍曉科技的吸附設備持續運轉,技術工程師李濤(化名)在中控室里仔細觀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這是鹵水分離的實時運行情況。“以前這青海的低品位鹽湖鹵水,因為鋰鎂分離難度大,一直被當成‘不具備開發價值’的廢水,鋰電池原料大量依靠進口。”李濤拿起一瓶處理后的鋰溶液說,如今,企業自主研發的吸附分離技術,支撐起全國近10萬噸鋰鹽產能,讓廢水變身為新能源產業的“源頭活水”。
資本市場的“輸血供氧”更讓創新如虎添翼。在高測股份的研發車間,工程師張強(化名)正在調試一臺碳化硅磨削設備,屏幕上的參數不斷跳動,直到顯示“精度達標”。“我們以前做光伏硅片切割,是個小細分領域的龍頭。2020年高測股份在科創板上市后,靠募集的資金加大研發。現在不僅能做半導體材料加工,連人形機器人的行星滾柱絲杠磨削設備都能造了。”
張強指著墻上的專利墻,“現在我們的有效專利有1108件,比上市的時候多了4倍還多,光伏大硅片產能也達到了63GW,真正從‘跟跑’變成了‘領跑’。”從單一賽道到多領域突破,高測股份的轉型正是中國企業培育新動能的生動縮影。
“新引擎”指引發展新征程
“十四五”規劃收官在即,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正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增量的“新引擎”。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數字經濟等新賽道加速崛起,3.5萬多家智能工廠建成,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連接數超1億臺(套),新動能正從“單點突破”走向“規模爆發”,為經濟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宏觀布局上,科技部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打造百余個AI大模型標桿應用場景,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在汽車制造、電力巡檢等場景加速落地。工信部系統謀劃未來產業,超導量子計算機、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優越性驗證,激光制造技術整體水平進入到國際第一梯隊。
在中信特鋼旗下興澄特鋼的“燈塔工廠”里,感受不到傳統鋼鐵車間的濃煙與嘈雜,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臂的精準作業和屏幕上跳動的數據。
“以前這條生產線得30多個工人盯著,現在智能化率上來了,一個車間只需要幾個人監控設備就行。這‘燈塔工廠’可不是白叫的,一年僅降本增效就超1億元,還解決了一批國家‘卡脖子’難題。”工廠車間負責人指著智能控制系統說,以航空發動機主軸軸承用鋼為例,依托這套系統生產的鋼材具有超純凈、長壽命特性,為國內航空發動機軸承廠商設計選材與制造質量提供了保障。
從工廠車間的技術突破,到新賽道上的創新探索,“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用一個個鮮活的實踐,詮釋了提質增量的深刻內涵。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交匯點,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正加速集聚,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更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