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國慶中秋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1萬億元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鑒于10月有8000億元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到期,10月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實現加量續作3000億元。
盡管10月有累計1.3萬億元的到期量,但自今年6月以來央行每月均開展兩次不同期限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市場機構普遍預計10月央行還將開展一次6個月期限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預計10月買斷式逆回購繼續保持凈投放。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研報中指出,10月假期因素影響下現金需求的季節性抬升,預計10月流動性缺口可能較大。參考三季度以來央行對于流動性寬松的支持力度,以及配合后續財政發力的必要性,預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買斷式逆回購等工具力度延續,資金利率和政策利率利差或保持穩定。
自去年10月啟用以來,央行持續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補充中長期資金缺口。為進一步提高買斷式操作信息披露的時效性,央行在今年6月起調整為操作前發布招標公告,明確操作日期和操作量等信息,穩定市場預期。
目前,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已較為豐富,MLF、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以及各類結構性工具均可以投放中期流動性。截至今年9月,央行買斷式逆回購已連續4個月加量續作,MLF已連續第7個月加量續作。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此前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現階段政府債券仍處于發行高峰期,央行持續注入中期流動性,有助于政府債券順利發行。
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5年第三季度例會指出,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明明對此預計,央行在第四季度仍將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維護市場、維持流動性充裕。此外,本次例會還強調要“增強政策的靈活性預見性”,結合當前國內需求不足、海外不確定性仍存的形勢未變,意味著后續貨幣政策依然有政策空間。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