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日前在召開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時提出,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專家表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堅持支持性立場,根據經濟運行情況,精準把握施策的力度、時機和節奏,通過動態完善政策框架、加強執行傳導釋放效能,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注重處理好“三大關系”
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專家表示,在后續貨幣政策調控中,央行將更加注重處理好短期與長期、支持實體經濟增長與保持金融業自身健康性、內部與外部的關系。
從短期和長期角度看,貨幣政策既要為當下經濟回升向好提供必要支撐,又要避免透支長期增長潛力。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預計,下一階段,央行將靈活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時保持政策定力,穩定市場預期。
從支持實體經濟增長與保持金融業自身健康性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保持金融業自身健康性反映出央行對商業銀行凈息差以及由此產生的經營可持續性的關注。
在處理內部與外部關系方面,市場普遍認為,盡管全球金融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國貨幣政策具備充足條件,能夠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思路,同時兼顧內外均衡。
“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堅持‘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繼續落實落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董希淼說。
優化流動性期限結構
把握好貨幣政策的力度、時機和節奏,是推動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內在要求。市場普遍認為,后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有繼續大力實施的空間和可能。
在總量方面,專家表示,預計央行將通過逆回購、買斷式逆回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對中短期市場流動性的調節;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降準等措施,繼續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優化流動性期限結構,保持流動性充裕,更好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
“今年四季度是穩增長政策發力關鍵期,央行或通過恢復國債買賣來向銀行體系注入長期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董希淼說。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建議,今年四季度可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約1萬億元流動性,明年可再度降準0.5-1.0個百分點,支持政府債券的前置發行,同時向市場釋放政策積極信號,改善預期、增強信心。
在價格方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貨幣政策或可更加注重政策利率的價格型調控作用,持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降,激發市場主體內生性融資需求。這是當前促消費、擴投資、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重要發力點之一。
在結構性方面,王青認為,未來五年的重點是大力發展科技金融,主要包括銀行加大科技貸款投放、擴大科創債發行規模、鼓勵科技型企業股權融資等,有關部門或將通過設立和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調整金融機構考核指標等方式,引導更多資金流向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領域。
持續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果
此次央行黨委會議提出,動態完善貨幣政策框架,加強貨幣政策執行和傳導。專家認為,這是貨幣政策從“政策制定”到“效果落地”的重要環節之一。
當前利率傳導效率已明顯提升,這直接體現在貸款利率持續保持低位。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25個基點。
加強與市場溝通、穩定市場預期也是加強貨幣政策執行與傳導的重要保障之一。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張繼強表示,近兩年央行等部門與市場的溝通明顯更加頻繁,通過季度報告、例行吹風會、前瞻性指引等方式,不斷穩定市場預期。“這樣能降低市場不必要的波動,增強政策傳導效率。”他說。
往后看,貨幣政策仍需持續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提升傳導效果。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十五五”時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有望進一步加強,財政持續擴張、貨幣保持適度寬松不僅是實現經濟總量提升的保障,同時也將是進一步優化結構的支撐。
“后續要繼續堅持財政、貨幣等政策協調發力。例如,在支持重大項目時,財政提供資本金和貼息,貨幣金融工具提供配套融資,形成合力。”張繼強說。
此外,在貨幣政策框架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司負責人日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不斷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有效性,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