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10月26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中國·創新年會(2025)暨首屆ESG國際博覽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此次年會首次增設ESG國際博覽會,吸引了70家企業和機構參展。年會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博覽會共迎來18家外資企業和9家國際組織參展,國際化參展主體占比達到37%,充分彰顯了中國ESG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大會主論壇上,多位嘉賓圍繞ESG領域的熱點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熱議ESG創新實踐。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翁杰明表示,面對內外部新形勢及“十五五”規劃新要求,中國企業需立足自身優勢推進ESG建設,重點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構建中國特色ESG標準體系、培育ESG企業文化三大路徑,以高質量的ESG實踐推動低碳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
市場數據也印證了ESG發展的加速態勢。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9月份,2024年度A股公司ESG報告披露率達46.83%,較2023年度增加4.96個百分點。
大會期間,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責任云研究院牽頭起草的《企業供應鏈ESG管理要求》團體標準正式發布。中國社科院教授、責任云研究院院長鐘宏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許多企業將供應鏈ESG簡單等同于管理供應商,忽視內部管理體系支撐,導致內外脫節、資源難以協同。該標準首次厘清了供應鏈ESG管理與企業自身ESG管理的關系,構建了“內部管理+外部供應商管理”的雙重機制。
領軍企業的實踐成果成為本屆博覽會的一大亮點。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副總裁曾晨表示,京東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持續推進綠色供應鏈建設,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協同,走出了一條具有技術特色的供應鏈之路。早在2013年,京東便開出電商領域第一張電子發票。2017年,京東啟動青流計劃,攜手眾多品牌和供應鏈上下游伙伴,打破減碳孤島,推動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協同增效及綠色化發展。
京東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京東平臺上累計產生了約1億張減碳訂單,其中單張訂單的減碳量為6390克,相當于10瓦的LED燈點亮1425個小時?;诰〇|自主研發的供應鏈碳足跡管理平臺“京碳惠SCEMP”,消費者可實時查看每張訂單的碳足跡“身份證”,清晰了解自身綠色消費行為產生的減碳成果,助力國內碳普惠體系的建設。
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社會責任及宣傳部潘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打造更綠色的供應鏈,我們在ESG領域持續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國范圍內已有7個倉庫獲得綠色認證,配送車隊也正全面升級,以新能源車輛替代傳統燃油車,踐行低碳物流?!?/p>
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推出‘國麥振興’戰略,旨在實現‘幫助農民增產增收’與‘增強供應鏈韌性’的雙重社會價值。為此,我們構建了‘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的協同模式:上游與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合作,選育優良品種;中游與大型種植基地推行標準化種植與精準農業,通過現代化農田管理措施,在精準施肥以保護生態的同時,穩定產量與質量,最終保障農民收益與供應鏈的穩健。”
“越來越多的鏈主企業正牽頭構建ESG產業生態,通過技術共享、標準共建和資源互通,助力中小企業突破綠色轉型瓶頸?!敝袊髽I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隨著ESG理念的深入實踐,全鏈條系統化治理的需求日益凸顯。為應對數據碎片化、智能化水平不足等挑戰,大會發布了“中國ESG大模型(鯨牛ESG)2.0”。該模型從“數據底座強化”和“智能能力升級”兩大維度實現系統性躍遷,為企業ESG治理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標志著我國企業ESG治理已邁入“人工智能+”深度賦能的新階段。
浩鯨云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云智能總裁楊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ESG大模型2.0在原有5000家企業數據基礎上,大幅擴展了產業鏈覆蓋范圍和數據挖掘深度;同時,模型全面對接國際ESG標準,能夠生成全球認可的ESG評級報告,并以符合國際規范的數據隱私安全體系為這一切提供堅實保障。
業內專家認為,在政策引領、標準規范和技術創新的多重驅動下,中國ESG實踐正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態融入全球可持續發展浪潮,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