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中國證監會近日在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時,就資本市場改革提出了“五個著力”,明確了下一步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即進一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持續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競爭力。
改革仍是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主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表示,政策將保持改革的連續性、穩定性和一致性,圍繞深化注冊制改革、大力發展多層次市場體系、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重點展開,進一步提升市場功能、優化市場結構、防范市場風險,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夯實市場“穩”的基礎
風平浪靜好行船。市場穩定是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在談及首個“著力”時,證監會明確,要著力增強資本市場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培育和發展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群體,完善“長錢長投”的市場生態,加強長效化穩市機制建設,持續夯實市場穩定的內在基礎。
歷史經驗表明,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市場情緒不穩的關鍵時刻,維護市場穩定是重中之重。過去一段時間,“穩市場”被多次提及。面對國際市場劇烈動蕩,在中央統籌部署下,多部門協調打出了一攬子穩市“組合拳”,從央行創設兩大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到中國版平準基金橫空出世,再到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市場各方協同發力,有效穩定市場。
這不僅是應對市場超調的短期之舉,更長遠的意義在于面對超預期風險挑戰時,資本市場建立起了一套多方協同聚合力的應對機制。各宏觀管理部門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集體強化政策對沖、資金對沖、預期對沖,用增量政策的供給和“真金白銀”的支持,向市場注入實實在在的信心與力量。
從中長期來看,要防范外部沖擊對市場的影響,必須“以我為主”,建立起長效化的穩市機制,增強資本市場的韌性。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表示,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穩定健康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穩市場”不僅需要短期注入流動性的應急式干預,更需要中長期增量資金入市的常態化機制建設。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導下,“長錢長投”的良性循環正在初步形成。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等重要舉措相繼落地,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收官。截至今年8月底,各類中長期資金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21.4萬億元,“引長錢、促長投”的改革效果顯現。
田軒建議,進一步提高對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管包容性,落實長周期考核,打通險資等入市障礙,引導養老保障體系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要為長期資金提供精細化的對沖工具,對因市場劇烈波動導致的短期大額虧損給予階段性流動性支持;發展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衍生品市場。
明確改革“活”的關鍵
在全球技術競爭加劇與中國經濟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增強資本市場的向“新”力正當其時。第二個“著力”明確了資本市場賦能科技創新的發力方向,即著力提高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充分發揮新三板、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等多層次股權市場的培育功能,強化債券和期貨市場功能發揮。
過去一年間,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科創板改革“1+6”政策、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等舉措相繼出臺。隨著科創板、創業板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的完善,科技型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資源整合,面臨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
政策效果不斷顯現。年內新上市公司中,超過九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自債市“科技板”上線以來,券商踴躍發行科創債,截至目前,科創債發行規模已突破600億元。券商通過承銷、做市等專業服務,助力科創債市場發展,引導資金“活水”流向科創領域。
不僅如此,耐心資本賦能科技創新的作用更加突出。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參與投資了九成的科創板、北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孵化器”“加速器”“推進器”等效應持續釋放。
下一步,如何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適配性?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要鼓勵發展知識產權證券化、數據中心REITs等新型工具,拓展科技企業非傳統融資渠道;優化信息披露規則和估值邏輯,提升未盈利企業的融資效率;完善科技創新的全生命周期資本供給體系,更好匹配科技企業“長投入、慢回報、高不確定性”的成長特征。
田利輝表示,有必要進一步支持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發展,暢通退出機制,提高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資金的流動性,更好發揮一級市場中耐心資本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
持續監管“嚴”的態勢
“安全”是資本市場的底線,要統籌發展與安全,必須筑牢監管防線,嚴守風險底線。第三個“著力”提出,要著力提升監管執法的有效性和震懾力。突出打大打惡打重點,依法從嚴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活動,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監管,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和投資者權益保護質效。
近年來,證監會堅持監管執法“長牙帶刺”、有棱有角,不斷完善全鏈條監管體系,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讓造假者付出慘痛代價,即便退市也不免責,今年已有多家公司在退市后被追責,涉及中國中期、億利潔能、退市龍宇、泰禾集團、東旭光電等。其中,億利潔能、東旭光電均被罰款上億元。一系列嚴監管舉措,為市場主體劃定行為邊界,有力凈化了市場環境。
“強監管不是嚴而無度,關鍵是通過依法有效監管,使市場各方各盡其責、各得其所,促進強本強基。當前資本市場監管圍繞著依法監管和分類監管開展。”業內人士指出,依法監管在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快、準、狠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分類監管目的在于提升打擊的精準性。此外,監管部門將堅持“過罰相當”原則,既嚴格執法,也體現監管溫度,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效。
未來,資本市場監管執法的有效性還將持續增強。田軒指出,覆蓋廣、力度大、精準度提升是從嚴監管的特點,違法違規者將面臨全方位立體化追責。持續完善的法律法規與監管制度將形成監管合力,壓實市場參與各方責任,加快形成更強的監管約束力。
證監會推進改革的另外兩個“著力”,分別是著力推動資本市場開放邁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以及著力加強證監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快鍛造“三個過硬”的監管鐵軍。
在對外開放方面,受益于資本市場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資配置中國資產的意愿不斷增強。摩根士丹利近期進行的調研顯示,超過九成參與調研的投資者愿意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敞口,這一比例為2021年以來的新高。
章俊建議,繼續深化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銜接,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可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推動市場基礎設施、制度規則進一步接軌國際成熟市場;二是暢通科技企業跨境融資通道,吸引境外上市企業回歸境內資本市場;三是擴大外資準入范圍、降低資本跨境流通的制度性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