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覆蓋全產業的AI大模型上線
“通用大模型可以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任何問題都能即興發揮。但答復的準不準、對不對,則需要用戶自己判斷。”萬聯易達集團副總裁杜新凱在接受第一財經《數新風》欄目采訪時如是說。他指出,通用AI大模型讓大眾對未來社會發展有了很多想象空間,但當AI面向更具專業要求的產業問題時,則暴露出了“專業性不足”的問題。
為進一步實現AI能力在產業端的應用落地,萬聯易達集團于近日正式上線了全產業AI大模型“萬聯摩爾”。據了解,作為首個面向全產業打造的AI大模型,萬聯摩爾現階段可調用產業生態沉淀的百億量級數據和外部可信數據,正計劃分批次覆蓋國民經濟涉及到的97個行業大類。
相較于通用大模型,萬聯摩爾一方面沉淀了萬聯易達產業互聯網生態系統產生的高質量可信數據,另一方面使用了“融合產業動態圖譜的結構化思考技術”,使其具備了產業數據覆蓋全、產業痛點理解深、產業問題回答準的顯著優勢。

產業級AI的崛起:從“通用”到“專用”的必然路徑
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印發,推動AI與產業深度融合已成為國家戰略。另據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垂直領域大模型數量已達數百個,產業級AI正成為實體經濟升級的核心動力。
“AI大模型雖然是美國率先提出的,但國際上卻缺少足夠可以承接的產業場景。”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院長姚洋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發展產業AI大模型在應用場景落地上具有明顯優勢,對于推動中國經濟轉型至關重要。
當前,AI大模型能力正從通用泛化能力向產業專精能力轉變。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秘書長胡麒牧分析,發展產業AI大模型有望解決通用大模型的數據來源短板、能力匹配短板、數據安全短板和企業算力短板。
“把某一個行業的公域數據及企業業務數據進行標記,可以形成具備結構化特點且用于大模型訓練的優質數據集。”胡麒牧表示,產業AI讓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融入實體經濟運行的過程當中,從源頭上解決了優質數據的短缺問題。此基礎上,將進一步精準匹配產業應用場景的具體問題,并反饋專業嚴謹的產業解決方案。
萬聯摩爾的三重護城河:數據、技術、場景
杜新凱介紹:“數據是萬聯摩爾的基礎,通過集成萬聯易達產業互聯網生態的高質量數據,已建立起了扎實的、可信的產業數據底座。”
為進一步推進萬聯摩爾從“能對話”到實現“懂產業、能決策”的關鍵跨越,杜新凱透露其核心技術能力在于“融合產業動態圖譜的結構化思考技術”。
具體而言,萬聯摩爾基于可信數據底座,通過分析產業生態中縱向的上下游關系和橫向的行業競爭替代關系,并疊加產業互聯網生態數據的動態更新機制,形成了產業動態圖譜。而其結構化思考能力在于可以把產業復雜問題拆解為一系列子問題分別求解,基于行業底層邏輯推導最終結果,從而實現專家級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數據安全方面,“為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我們融合了隱私計算方式,在可信執行環境下,通過把原始數據進行清洗、脫敏、加工、組合,從而生成不可逆的數據元件。”
對于萬聯摩爾的技術落地,助力傳統產業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胡麒牧表示,產業AI大模型作為數字產業化的形式,有望為數字經濟創造20%增量,而通過產業AI大模型來賦能傳統產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或將為經濟發展帶來80%增量。
“中國產業覆蓋范圍廣、企業量級大,隨著產業AI在應用場景中落地,有望提升企業的利潤、行業的增加值、國家的GDP。”胡麒牧分析,萬聯摩爾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落地,將獲得大量基于真實場景需求產生的優質數據集,而數據集也將反哺于研發端來持續促進產業AI的進步。
“產業數據、AI技術、應用場景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三者缺一不可。”
萬聯摩爾的產業實踐:從調查研究到市場預測,輔助決策優化
據介紹,萬聯摩爾第一期版本已具備了產業數據覆蓋全、產業痛點理解深、產業問題回答準的顯著優勢。
在具體功能上,“產業知識和數據問答”匯聚了數百類大宗商品信息和產業優質數據。“AI研報創作”功能則提供了8類專家研究模板,具備了分步式、可交互、資料全的研報撰寫能力,為輔助企業決策和行業觀察提供了智力支撐。

“價格預測方面,萬聯摩爾覆蓋黑色、有色、建材、能源、農業等幾十個品類的預測準確率達到90%以上。”杜新凱介紹,通過價格預測功能的加持,幫助采購人員清晰看到原材料價格變化趨勢,優化采銷方案。
在姚洋看來,產業級AI通過整合數據并輸出建議,對輔助企業決策和運營過程將產生有利影響。“過去企業決策處于粗放階段,‘拍腦袋’的方式是依托了經驗,但缺少了專業數據支持。如果通過產業AI大模型做輔助分析,再基于分析進行業務決策,將大大提高企業決策的精密程度。”
未來展望:以產業AI助力產業深度轉型
面向產業AI的未來發展,萬聯摩爾或將產生更大的產業價值和商業價值。
姚洋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是從要素驅動轉變成創新驅動。整體而言,產業AI大模型具有較好的發展土壤,一是我國產業體系齊全、政策支持力度大;二是隨著產業AI應用逐漸廣泛,數據安全和效率提升之間也將達到更好的平衡。“產業AI在應用端更要一步一個腳印,進而帶動AI發展走在世界前列,助力中國引領下一波全球產業技術轉型。”
胡麒牧表示,“重點是產業生態的融合。產業AI發展要將軟件、硬件、模型、場景、應用深度融合,才能更快適應行業、持續迭代。”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將進一步呈現多模態融合、極致算力能源節約、從單點應用向產業鏈融通發展的趨勢。
杜新凱表示,萬聯摩爾將持續加強全產業覆蓋的能力寬度和重點行業的應用深度,同時營造開放包容的產業互聯網生態,在賦能傳統產業數智轉型的同時,助力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政策導向的精準對接到技術壁壘的逐步突破,再到產業互聯網的生態協同,產業AI正以數據為基、智能為核、場景為果的發展邏輯,為數實融合注入數智動能,這不僅是“人工智能+”行動要義的實質落地,更是“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