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盈利了。
10月24日,英特爾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多項核心財務指標超出預期,推動其盤后股價大幅上漲近8%。公司對于未來增長的指引同樣非常樂觀。但在股價短期內翻倍后,投資者對于公司前景產生分歧。

財報數據喜人
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三季度業績表現穩健,營收、毛利率和每股收益均超出預期。公司指出,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核心市場的持續發力。
具體來看,第三季度英特爾實現136.5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2.8%;經調整毛利率為40%,高于市場預估的36.1%;非GAAP每股收益0.23美元,實現扭虧,而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46美元。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英特爾營收一年半來首次同比正增長,也是2023年底以來首次凈利潤實現盈利。
業績指引方面,公司預測2025年第四季度收入為128億至138億美元;預計第四季度歸屬于英特爾的每股收益為0.14美元,歸屬于英特爾的非GAAP每股收益為0.08美元。
不過,評論指出,在預測營收時,一些分析師納入了英特爾9月剛剛剝離的可編程芯片業務Altera,英特爾本次的指引卻未納入其中。Altera四季度的營收預計為4億至5億美元。考慮到這種差異,英特爾的指引應該比看上去的更好。
英特爾CFO Zinsner也在采訪中表示,如果預測剔除了Altera業務的收入,英特爾的指引看起來就更好。
英特爾的財報顯示,自今年9月12日起,原為英特爾全資子公司的Altera不再納入公司的合并財務報表,公司此前已完成出售51%的Altera股權。在截至9月11日的期間,Altera的財務運營業績均計入英特爾的合并財務業績及其“所有其他”業務部門類別。
Zinsner還表示,英特爾計劃2025年的資本支出為270億美元,而2024年為170億美元。
公司押注人工智能
在財報發布后的分析師會議上,人工智能(AI)正成為英特爾戰略布局的重點。公司表示,AI技術正在加速計算需求增長,為英特爾產品組合帶來新機遇,涵蓋核心x86平臺、專用ASIC和加速器新業務,以及晶圓代工服務。英特爾特別強調,其與英偉達的合作是推動x86生態在AI時代煥發新活力的典范,雙方正共同開發面向AI時代的新一代x86產品。
在備受關注的代工業務領域,英特爾也在持續穩步推進。在10月初,英特爾正式發布了首個18A先進制程工藝打造的Panther Lake移動級處理器和ClearWater Forest至強6+處理器平臺,并計劃在2026年初上市相關終端設備。其位于亞利桑那州的Fab 52晶圓廠已全面投入運營,并推進Intel 18A制程晶圓的制造。同時,英特爾還透露了外部客戶對下一代Intel 14A制程技術初步反饋令人鼓舞。伴隨著AI不斷推動產能需求加速增長,英特爾代工業務也將迎來長期發展機遇。
英特爾管理層強調:“我們正采取正確舉措推動公司轉型,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任重道遠,但前行方向清晰明確。”這一表態與公司在AI和代工領域的積極布局相呼應,展現出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自陳立武今年3月走馬上任公司CEO以來,英特爾已經收獲多個利好消息,其中最主要的是獲得了美國政府89億美元的支持,同時英偉達和軟銀的支持也讓投資者感到樂觀。
今年8月,特朗普宣布,美國政府將向英特爾投資89億美元持股約10%。財報顯示,在第三季度,英特爾已經獲得了政府提供的57億美元投資。
不過英特爾警告投資者:“此類交易的會計處理先例有限。”英特爾表示,公司已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會面,尋求SEC批準公司對政府持股的會計處理方法,但由于聯邦政府關門,目前尚未得到答復。英特爾警告,未來可能會修改其投資公布情況。
陳立武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說,英特爾致力于全力推進特朗普政府恢復半導體生產的愿景,歡迎政府成為公司努力過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此外,英特爾獲得軟銀和英偉達的投資同樣引發關注。英特爾表示,軟銀集團20億美元資金已經到賬,英偉達的投資將在四季度末之前完成。
根據公司之前與英偉達達成的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面向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企業級和消費級產品市場的多代定制數據中心和PC產品,英偉達還同意斥資50億美元買入英特爾普通股。
自今年8月以來,英特爾的股價已經翻倍,市值增加了約800億美元。特別是和英偉達宣布合作后,股價曾單日上漲22%。市場熱情的高漲也推高了英特爾股價的估值——目前其未來12個月動態市盈率已達63倍,遠高于1月的約20倍,躋身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中估值最高的15家公司之列。
但分析師對于公司前景并不一致。
大型資產管理公司Gabelli Funds研究分析師牧野隆太(Ryuta Makino)最近表示,投資者不會過多關注英特爾的財報數字。至少在短期內,他將英特爾視為一只交易型股票,更多由事件和新聞驅動。
美國銀行上周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將英特爾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跑輸大盤”,并表示擔憂該股“漲得太快、太高”。
加貝利基金(Gabelli Funds)投資組合經理喬·蒂蓋(Joe Tigay)表示:“現在的關鍵更多在于未來。投資者關注的不是上一季度的業績,而是想知道這家芯片制造商將如何應對當前的經濟問題,以實現未來的目標。”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