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及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了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的調倉路徑。在結構化行情極致演繹的三季度,這些基金經理積極出手調倉換股,例如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加倉PCB龍頭東山精密,睿遠成長價值和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增持了玻纖龍頭中材科技,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大舉增持華新水泥,趙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增持了天賜材料、中芯國際等。
部分基金經理表示,中國權益市場長期穩健向好的態勢日漸明朗,海外擾動因素出現邊際改善,美元流動性有望迎來拐點,會對中國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帶來更大的提升。不過,四季度宏觀事件的影響仍有不確定性,成長板塊將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產業方面,隨著模型和算力架構的深度匹配,計算、通信、存儲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豐富;鋰電中游材料、電池等環節的龍頭企業普遍已經滿產,在行業需求持續高漲的情況下,明年供給開始趨緊甚至供不應求。
知名基金經理頻頻調倉
近期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披露,多位知名公募基金經理的調倉路徑逐步顯現。
PCB龍頭東山精密三季度末的前十大股東中有多只公募基金現身,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杜猛管理的摩根新興動力分別位列第五、第九、第十大股東。Wind數據顯示,東山精密下半年以來漲幅逾80%。
其中,睿遠成長價值、興全合潤均為新進前十大股東,睿遠成長價值三季度末的持股數量為2134.17萬股,興全合潤則是持有1177.53萬股。摩根新興動力三季度末的持股數量則小幅降至1123.70萬股。
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和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同時新進玻纖龍頭中材科技的前十大股東。其中,睿遠成長價值三季度末持有569.68萬股;興全商業模式優選則持有565.95萬股。下半年以來,中材科技漲幅超過60%。
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現身春風動力、華新水泥的前十大股東,但三季度對兩只股票存在反向操作:該基金持有春風動力的股份減至304.93萬股,持有華新水泥的股份則增至900.42萬股。近期建材板塊回暖,華新水泥下半年以來已漲超70%。
此外,周蔚文管理的中歐時代先鋒三季度增持了200萬股中國西電,徐彥管理的大成睿享、大成競爭優勢大舉增持了普洛藥業,陸彬管理的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合計增持了265.99萬股芳源股份,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增持了397.67萬股九洲藥業。
績優基金捕獲牛股機遇
另外,多只三季度績優基金已率先披露三季度的重點持倉。例如,任桀管理的永贏科技智選A三季度回報率接近翻倍,趙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雷濤管理的德邦福鑫A三季度回報率均在45%以上。
具體來看,永贏科技智選聚焦云計算產業鏈的投資,三季度大舉增持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深南電路、滬電股份、太辰光、長芯博創、仕佳光子,同時新買入生益科技、瀾起科技。下半年以來,中際旭創漲幅超200%,新易盛的漲幅也高達180%以上。
德邦福鑫以算力為主要配置方向,同時關注AI應用、機器人、芯片、消費電子、創新藥、新能源等領域機會。三季度,該基金增持了立訊精密、炬光科技、深南電路,新買入信達生物、藥明合聯、東山精密、傳音控股、麥格米特,減持了勝宏科技、新易盛。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的持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電子、機械等高端制造行業以及港股互聯網企業,整體呈現“兩端配置”的框架,即聚焦科技AI和困境反轉(新能源、軍工)。其中,AI相關布局圍繞效率提升型互聯網龍頭、新應用場景驅動型公司、算力及云服務公司三條線索進行配置;新能源方面重點關注鋰電產業鏈。三季度,該基金增持了恩捷股份、快手、天賜材料、阿里巴巴、中芯國際,同時減持了寧德時代、騰訊控股、科達利、立訊精密、應流股份。
權益市場長期向好態勢明朗
趙詣認為,中國權益市場長期穩健向好的態勢日漸明朗,海外擾動因素出現邊際改善,美元流動性有望迎來拐點,這會對中國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帶來更大的提升。今年以來,海外資金對中國權益市場的看法逐漸變得更為積極,中國經濟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有望保持長期向好態勢。
不過,雷濤提示,四季度宏觀事件的影響仍有不確定性,成長板塊仍將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
雖然AI算力等板塊前期已累積較多漲幅,但任桀認為,云計算產業仍然值得重點關注。一方面,全球旗艦AI模型正在通過不降價、限流等方式進行實質性“提價”,甚至可能調整商業模式(從訂閱到按量),AI模型的價值模型明顯優化;另一方面,全球頭部模型廠商通過與不同的主體合作開始創造新的市場,搜索、公有云、電商、辦公等領域的巨頭均面臨不同程度的跨界競爭,新云廠商掀起的舉債投資、芯片與模型廠商的相互投資可能會將全球AI算力投資推向更高水平。
隨著模型和算力架構的深度匹配,任桀預計,計算、通信、存儲產業鏈存在豐富的投資機會。在光通信和PCB行業,2027年有望成為新技術交匯的大年,CPO、OCS、Scaleup的光方案、正交背板、中板、載板等技術有望進入落地期,相關新品和滲透率提升值得期待。
對于近期顯著反彈的鋰電行業,趙詣認為,雖然本輪鋰電材料價格彈性或不及上一輪陡峭,但量價齊升周期可能會更健康、更持久。目前,鋰電中游材料、電池等環節的龍頭企業普遍已經滿產,在行業需求持續高增的情況下,明年供給開始趨緊甚至供不應求,結構上可重點關注六氟、隔膜等明年相對明確供需偏緊且未來擴產周期長的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