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繼中國電信之后,近日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兩家基礎電信企業先后獲得工信部頒發的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至此,三大運營商均可依法開展手機直連衛星等業務,深化應急通信、海事通信、偏遠地區通信等場景應用,豐富通信服務與產品供給。
今年8月,工信部印發《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10月,工信部又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衛星物聯網業務商用試驗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隨著政策密集出臺,衛星通信產業發展正步入快車道。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電信運營企業正圍繞6G天地一體信息基礎設施,從政策爭取、技術攻關、商用推進等方面積極布局。業內判斷,以手機直連衛星為切入點,衛星通信將與低空、航空、車聯網等場景相互融合,形成多應用場景迸發的新市場。
大力推進“天地一體”
在向中國聯通頒發經營許可時,工信部表示,我國衛星移動通信產業鏈商業化進程不斷加速,將有利于形成適度競爭、良性互動的市場格局,讓衛星移動通信服務更好地觸達普通用戶。基礎電信企業與衛星移動通信產業鏈上下游主體的協同聯動也將更加緊密,有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移動表示,公司已面向全國開展北斗短信服務,此次獲得衛星通信業務經營許可,標志著中國移動“北斗+天通”雙星衛星通信正式邁入商業化運營新階段,全面構建“天地一張網”智能通信新格局。
上述《指導意見》明確,到2030年目標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1000萬,實現手機直連衛星等新模式新業態應用,進一步完善衛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
在中國移動研究院星地融合技術研究所所長鄧偉看來,衛星互聯網已成為國家空間安全的重要保障,天地一體是6G典型特征之一。“《指導意見》將促進衛星與地面融合發展,與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融賦能,激發衛星通信企業、電信運營商及廣大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活力。”
鄧偉向記者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推動手機直連等多類型業務發展,拓展應急、車聯網、航空互聯網、低空經濟等應用場景,從技術、市場、業務、場景等方面推動形成天地協同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加快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步伐,打造“天地一體”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戰略新高地。
中國電信擁有4個衛星領域的全業務牌照,中國電信衛星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將持續擴大天通衛星優勢,服務全網用戶,推動衛星通信由專業領域向大眾領域快速普及延伸。
上下游形成合力
產業鏈的成熟有賴于上下游形成合力。記者注意到,近日,衛星通信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動作頻頻,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以及新的合作動向落地。
其中,通宇通訊發布了Macro WiFi產品,該產品能夠打通衛星網絡與地面通信的鏈路通道,實現與星鏈等衛星的互聯,單個設備可實現兩公里范圍的網絡覆蓋,可容納200名以上用戶同時使用。
*ST鋮昌重點布局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集成度高、功耗低、噪聲系數優異,具備較強競爭力,已在新一代低軌衛星及地面配套設備中獲得應用。
近日,海格通信與國電高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全面開展芯片、模組、終端、天線系統及星載設備等關鍵領域的聯合創新,共同打造覆蓋“空天地海”的全域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
中國電信衛星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積極打造星地融合創新應用,已突破衛星網絡體制優化、芯片一體化小型化、天地一體融合運營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推出了大眾智能手機直連衛星雙向語音通話與短信收發商用通信服務。
據了解,依托天通衛星系統能力,中國電信已形成覆蓋芯片研發、終端制造、網絡建設、應用開發、服務提供、市場拓展等全鏈條自主可控、健全完備的衛星移動通信產業合作生態和產品服務體系,在海漁運輸、水利林業、科研勘探、戶外探險、應急保障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在與鄧偉交流中,他特別談到中國移動建立的星地深度融合組網(STCN)技術體系。據了解,該體系主要解決三方面問題——為達成覆蓋連續,提出“大尺度、高動態”智能異構組網方案和天地一體分布式自治網絡;為實現干擾可控,提出星地融合頻率共享技術;為實現資源統一管控,提出地面控制的衛星資源管控技術和星地資源統一調度算法。
中國移動提供的數據顯示,以上這些體系化創新技術的成果成效,將使星地融合的天地一體網所需的衛星數量縮減至衛星獨立組網的一半,并使單星成本下降10%。
衛星通信離不開終端支持,除了新上市明確支持衛星通信的各類終端以外,存量手機直連衛星也已處于從0到1的關鍵節點。據悉,中國移動正聯合華為、中信科、銀河航天研制存量手機直連衛星“齊域”基站樣機,讓存量手機跨越技術壁壘,共享星地一體服務。
直連應用有望率先破局
衛星通信主要應用方向為應急通信和補充覆蓋,應急通信是指地面網絡遭到自然災害破壞或人為損壞時的應急通信保障,補充覆蓋則是指對偏遠山區、航空、海洋等地面網絡覆蓋盲區的有效補充。
當前,國內運營商推出了部分手機直連衛星的窄帶業務,包括短消息業務和語音業務。基于高軌衛星的短消息業務已經在2024年11月正式商用,已有30萬業務注冊用戶,26余款終端支持;基于高軌衛星的語音業務完成了技術驗證,后續將進行網絡改造并推動預商用。
鄧偉告訴記者,中國移動租用了中星系列傳統衛星和亞太6D高通量衛星資源,持續服務海洋寬帶、應急救援等市場。聯合產業伙伴開展數據采集、環境監測等衛星物聯網業務。攜手中國時空依托北斗和5G網絡,發布北斗短信業務,累計發展用戶超49萬,在網終端數超1600萬部,還在推進天通高軌衛星共享工作。
“中國電信已在全球率先實現手機直連衛星、汽車直連衛星等星地融合創新通信服務。”中國電信衛星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手機直連衛星可以實現“不換卡、不換號”撥打天通衛星電話、發送天通衛星短信,在高原、雪山、荒漠等極端環境下或發生洪澇、地質災害時保障關鍵語音與短信通信。
汽車直連衛星則能夠實現使用車載大屏撥打天通衛星電話、發送天通衛星短信,天通衛星通信能力與車載系統設計融為一體,在無蜂窩網絡環境下,支持車主一鍵連接天通衛星并撥打衛星eCall(Emergency Call)至車企道路救援中心,并通過衛星短信發送事發地位置信息,為后續救援鎖定位置提供關鍵支撐;車輛事故可自動觸發衛星eCall緊急呼叫系統,為車主提供及時、緊急救援。
中國電信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天通衛星的用戶規模已超300萬。華為、榮耀、小米、OPPO等7家手機廠商已累計推出37款具備直連衛星功能手機,累計銷量超2400萬臺。中國電信還與比亞迪、吉利、賽力斯、奇瑞等多家車企達成合作,直連衛星上市車型已達7款,預計2025年年底直連衛星車型銷量將突破10萬臺。
除了面向大眾的To C直連服務外,業內判斷,衛星運營還包括To B模式,即以太空算力和“星纜計劃”為代表的企業級專屬服務,更側重算力調度與數據傳輸等高附加值需求。
在鄧偉的描繪中,未來,衛星通信產業將形成電信運營商與衛星企業共建共享的圖景,將形成衛星企業、地面運營商、民營企業等各方主體廣泛參與的市場生態。在他看來,以手機直連衛星為切入點,與低空、航空、車聯網等場景相互融合,將催生出多應用場景迸發的新市場。
“隨著手機直連衛星功能逐漸成為手機標配,衛星通信有望像4G/5G一樣普及,成為人們日常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無論身處山區、海上還是空中,用戶均可享受無縫連接的通信體驗。”上述中國電信衛星公司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