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花生收獲關鍵期,部分主產區卻遭遇“先旱后澇”的連環考驗。持續的陰雨天氣不僅影響新季花生的產量與品質,也在期貨市場上得到了體現——主力合約持倉量一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高持倉量并未推高花生期貨價格,新季花生的產量與價格懸念仍未揭曉。
從主產區情況來看,東北地區整體供應穩定,且花生質量較好;山東西南地區單產及質量均不理想;河南地區收獲、晾曬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們在河南產區調研時發現,9—10月的降雨對河南大部分地區的花生產量影響不大,但部分地區質量確實打了折扣。比如,豫北地區產量跟去年差不多,但約一成的早收花生在淋雨后品質下降。”卓創資訊花生分析師嚴琳表示。具體來看,開封、周口等地的蒜茬花生產量沒有下降,但生長成熟期遭遇持續的陰雨天氣,導致三成左右的花生發芽、發霉。駐馬店的白沙花生飽滿度比去年好,含油率也高了,但太飽滿反而容易出現黑筋,加上雨水多,花生皮色偏黃。南陽陰雨天氣更多,花生發芽、發霉的情況比駐馬店更嚴重。
今年河南產區注定減產?“也不一定。”河南馳戍農業經理鄭霈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雖然天氣給花生生產“添了亂”,但農戶們都在想方設法搶收,盡可能減少損失。而且,8月下旬那場雨緩解了旱情,讓之前結果少的地塊補回了一些產量,雖然果粒偏小,果仁偏嫩,但依然是有效產量。
“目前,河南還有約30%的花生沒收完。”鄭霈茹說,莖葉已經枯萎但尚未拔出的花生,已經極難從地里再拔出來;莖葉尚青的花生還可以拔出來。事實上,即便是正常年景,機器作業也會有落果,只是今年落果數量多了一些。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今年河南的花生產量不會比去年少,主要得益于干旱地塊恢復生產、新產區面積增加以及農戶全力搶收。品質方面,雨前雨中收的、沒及時曬的花生,確實有發芽發霉的情況,而天氣好轉后晚收的花生質量會好不少。
看向需求端,華融融達期貨的分析師潘越凌表示,今年“雙節”期間,花生食品銷量平平,好貨利潤空間被壓縮,而次貨比例增加,價格由油廠補庫意愿主導。目前,銷區市場表現依然平淡,下游采購意愿不強,貿易商也不敢多囤貨,普遍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拿貨策略。
油廠方面,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在少量收購花生,收購指標卡得很嚴,大廠多數還在觀望。鄭霈茹表示,油廠往年收購指標比較穩定,收購價格會根據今年的產量和品質進行調整。
嚴琳也提到,今年油料米比例比正常年份高,商品米比例下降。有黑筋或黃皮的商品米,雖然價格比好貨低,但性價比還行,還能賣得動。
展望后市,鄭霈茹認為,在新季花生全面上市前,舊作價格穩中偏強;新季花生集中上市后價格大概率會下跌,跌幅要看次貨數量。如果次貨數量多,品質差,農戶急著賣,價格可能“不破不立”,明年才有望反彈;如果數量有限,品質尚可,農戶可能惜售,價格短期跌幅有限,明年可能震蕩下行。
潘越凌則對四季度的行情持偏空觀點。“近期期貨盤面從平水結構轉向遠月升水,反映了市場對短期供應壓力的擔憂,但中長期對供應收緊存在期待。今年全國花生種植面積增加、成本下降,整體供應充足。雖然河南受災,但東北豐收,單產尚可,只是品質下滑。加上食品消費疲軟,油料米比例增加,下游油廠收購意愿不強,四季度價格難以大幅反彈。”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