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宰碩、楊波
【故事】最近,有這樣兩件事。韓國仁川市甕津郡靈興面一島嶼附近,一名中國老人被困灘涂,負責搜救的韓國海警李宰碩將自己的救生衣讓給了他,不幸殉職。日本靜岡縣伊東市城崎海岸,一名日本女子墜海被困,來自中國陜西的游客楊波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海中施救。不同地方的事、不同國籍的人,引發人們同樣的感動。
【點評】
勇氣是人類共同的贊歌。即便知道讓出救生衣后,可能會面臨被海浪卷走的致命風險,李宰碩依然義無反顧地將生還的希望留給中國老人;即便知道絕壁兇險,楊波也毅然決然爬下懸崖,向險而行、縱身一躍,朝日本女子伸出援手。危急時刻,更見大愛擔當。兩位施救者的選擇,閃耀著人道主義光芒,詮釋了生命至上的共同信念。對生命的敬畏、對困弱的悲憫、對責任的擔當……正是這些共同的情感,搭建起跨語言溝通的橋梁,引發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語境人民的廣泛共鳴。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具體而微的“小人物”,書寫出感人至深的“大故事”,以一次次守望相助,為國與國友好往來打下民心基礎。在楊波上岸后,“日本消防員連連稱贊,鞠躬感謝”;在李宰碩的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后,有中國網友自發獻上“電子鮮花”……真摯的感情是相識、相知、相交的信使。當善意接力,當真心傳遞,我們就已踏上友好互信的橋梁,成為“未之見而親焉”“久而不忘焉”的“故友”。這份友誼超越分歧、跨越隔閡,播撒向最廣闊的民心土壤,成為友好往來、交流合作的潤滑劑。
縱觀人類歷史,把人們隔離開來的往往不是千山萬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們相互認知上的隔膜。舞龍表演、木版年畫等中國春節符號走上多個國家街頭,外國游客紛紛“帶空箱子來中國”……隨著越來越多人文交流、商貿往來持續開展,中國不斷走向世界,世界也愈加了解中國。在持續的對話與交流中,那些或許曾經存在過的誤解和偏見,將如同初春的薄冰般漸漸消融。心與心的距離、國與國的距離,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悄然拉近。
同住地球村,所有國家都命運相連。“乒乓外交”“芭蕾外交”“鼓嶺情緣”……民心相通就像是一顆種子,能萌發出國家之間郁郁蔥蔥的友誼之樹。一個個從人民“相親”到國家“相交”的故事,傳遞出人們對于交流互鑒的渴望,也揭示了和合共生的文明智慧。第138屆廣交會上,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24萬名采購商共享合作新機遇、共謀發展新未來。面對動蕩不安、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在平等尊重、對話包容中加強溝通、增進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也就會有更充足的底氣。
國有界而友誼無疆。每一次友好往來,都在幫助我們撕開信息繭房、卸下“濾鏡”,讓我們得以“近距離”看清彼此眼中真誠的笑意、感受到心靈相通的溫暖。順應“民相親”的心聲,拓寬“國之交”的橋梁,我們定能攜手邁向同球共濟、合作共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