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化智聯(002010)旗下傳化物流,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公路港基礎設施網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一場深刻的物流智能化變革正在此處穩步推進。
近期,一輛無人車已悄然在杭州傳化公路港投入運營,這輛在物流園內自如行駛無人車,身兼數職,不僅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有望成為公司構建新一代智慧物流體系的探路者。
白天搬貨 晚上巡邏
位于杭州錢塘區的杭州傳化公路港,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園區內貨物堆積如山,上百家入駐在這里的物流企業,每天會將分揀好的貨物,運往全國各地。
近日,記者在杭州傳化公路港發現,這個車來車往,一派繁忙的物流園區,一輛白色無人車,正在園區平穩、自主行駛。這輛無人車,車身四周布滿激光雷達與攝像頭,途中遇到障礙物,可以自動停止并調整行駛路線,最終將貨物精準地運送到指定區域。
這輛無人車的行蹤,都在園區管理員的掌控中,無人車管理員通過裝在手機上的操作系統,可以實時顯示每輛車的位置與狀態,隨時查看貨物運輸軌跡。
“無人車自9月4日投入運營以來,已平穩運營了1個多月。”這位新上崗的同事,如今正在成為傳化杭州公路港的有力幫手,“目前,在園區投入運營的無人車,他們白天充當搬運工,晚上做保安,初步形成‘日間短駁+夜間安防’雙場景協同運行的格局”。
具體來說,在白天公路港內短駁方面,包括零擔專線、大倉之間的大票零擔普貨短駁定點送提貨,公路港車后產品港內銷售的送貨上門服務;夜間安防巡邏方面,無人車具備自動識別異常熱源及其他安全隱患的能力,并可實時聯動消控中心進行快速響應,實現自動巡邏服務。
業務處于逐步上量階段
投入運營的傳化無人車,目前的運營情況如何?對此,傳化公路港無人車管理員對記者稱,目前,無人車在日間短駁運輸場景中,還處于初期的試運行階段,根據需求運送每日有符合無人車配載噸位的訂單,業務處于逐步上量的過程,服務了5家客戶。
趙先生經營的物流公司,就是傳化無人車的服務對象。他的公司在杭州傳化公路港內,專營太倉、江陰、常熟線路。10余年的苦心經營,如今的他,目前手上掌握了一批忠實的客戶。但是,這些客戶的貨物,目的地卻不同。所以,這些客戶貨物從工廠拉到物流中心后,還需要找到相對應的運行線路的物流公司。
“在公路港內,各個物流公司之間的短駁是一件常事。以前,港內之間的搬運一般通過叉車、小貨車來解決。若遇上運力緊張,有時候還會用手推車。”無人車在物流園上崗后,趙先生成為了首批用戶。
在杭州傳化公路港內,像趙先生類似的物流公司,還有上百家,他們各自經營著自己擅長的專線和領域。
作為長三角地區輻射范圍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杭州傳化公路港平均每天有7000多輛貨車在這里裝卸、中轉,單日貨物吞吐量達到4.8萬噸。物流中心的園區內,業務高頻密集,專線、大倉間存在著大量短駁需求。
因此,在杭州傳化公路港,如何高效作業,物流降本增效,成為入駐的物流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記者也發現,除了傳化智聯自己投入運營的無人車,園區還有3輛無人車正在使用中。
在降本增效方面情況如何?傳化公路港管理員稱,目前,每輛無人車日均完成短駁任務約5—8單。在現有小單量規模下,降本效果尚不明顯;據預估,當日均單量提升至15—20單時,可有效降低短駁成本約40%。在夜間安防巡邏場景中,無人車的加入,可有效規避傳統人工夜間巡邏存在疲勞、疏忽等固有短板,實現巡邏網絡的“無縫加密”與巡邏質量的“全程可控”。大幅提升區域安全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探路新一代智慧物流
杭州傳化公路港智慧物流升級的背后,是國家正在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戰略落地。
今年以來,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廣無人配送車等智能設備;國慶假期前夕,交通運輸部等7部門發布的《“人工智能+交通運輸”實施意見》就提出“鼓勵城市加大場景和路網開放,推動新型快遞配送設備規模化應用,推廣末端智能配送服務。”
對于傳化物流啟動無人車試點的優勢,傳化智聯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首先,得益于場景豐富閉環可控,且封閉環境便于安全管理與模式驗證。其次,技術生態有支撐,依托傳化物流總部技術團隊與浙大研究院等平臺技術支撐,使得無人車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具備算法優化與場景創新的持續支持能力。
據悉,傳化智聯旗下的傳化物流,是“公路港”模式的開創者,如今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公路港基礎設施網絡。目前,傳化物流擁有遍布全國72個智能公路港網絡,日均車流量突破17萬車次,入駐各類物流企業超8500家,覆蓋專線線路資源上萬條。
龐大的物流客戶群體和豐富的線下場景資源,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產業的結合提供了天然的應用場景。
傳化智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計劃通過3—5年的持續建設,將無人車應用從當前港內短駁逐步延伸至港外全鏈路無人化轉運,分階段實現“工廠—港口”及“公路港—終端客戶”的無人化運輸閉環,旨在進一步壓縮物流成本,提升供應鏈效率,為構建數字化、低碳化的新一代智慧物流體系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