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5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國際航空論壇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副市長張小宏在會上表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迎來了能級提升的關鍵時期,各方將全力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向全面建成的目標穩步邁進。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機場航空貨郵和旅客吞吐量分別達到420.6萬噸和1.25億人次,全球排名分別躍升到第2位和第3位。今年前三季度航空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上海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28萬噸,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8%和8.1%,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作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主力軍,中國東航在全球航網建設和智慧服務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在全球航線網絡布局上,2024年以來東航新開23條中遠程國際航線,通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1個、通航點36個。今年年底,上海—新西蘭—阿根廷航線開通后,東航將成為中國境內通航六大洲、國際通航點最多的航空公司。
論壇期間,東航正式向全球旅客推出與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久事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東航“China Pass卡”,卡內創新整合多重專屬權益體系,航空服務方面包含機票滿減、機上Wi-Fi、“空港通”便捷服務及浦東過境旅客免費半日游等權益。未來計劃擴展至全國景點、酒店、商圈,打造萬億級入境消費生態圈。這不僅是服務的創新,更是以科技手段整合資源,提升上海作為國際門戶的吸引力。
上海機場集團同樣以科技為抓手,全力提升樞紐能級。論壇上,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趙海波代表上海機場發布“滬來滬往,適易中轉”品牌,聚焦“產品+服務+效率”綜合轉型升級,形成“三客三貨”六大產品和“四適四易”八大服務,實現“國內+國際”“空空+空地”“浦東+虹橋”“客運+貨運”全業務類型、全服務鏈條中轉能級提升,持續提升旅客體驗度、舒適度、滿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級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
“面向未來,我們將以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為目標,以創新引領、以科技賦能,推動航空運輸高質量發展,為全球開放合作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張小宏表示,具體措施包括:加快推進浦東機場四期擴建工程建設,強化浦東機場與上海東站銜接互聯;持續推進民航部市合作協議落地落實,支持主基地航司打造世界級航空運輸超級承運人,支持國內外航司在上海增開和加密國際航線,持續拓展空鐵聯運服務范圍和效率等。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韓鈞在大會上表示,從中國民航的實踐來看,數鏈智能綠色將讓民航發展更具協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續性。中國民航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民航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智慧民航建設從“技術探索”邁向“價值創造”新階段。韓鈞還表示,要謀劃和緊盯智慧民航建設、低空經濟、可持續航空燃料三個民航領域新質生產力賽道,從生產力布局上加快推動行業數智化、綠色化轉型。
論壇上,上海機場與上海市科委、華東師范大學聯合發布《可持續航空燃油關鍵技術與中試驗證項目》成果。該項目通過“油脂無氫定向轉化”技術,突破傳統提煉工藝氫耗高、成本大的瓶頸,研發出高收率、低成本、低冰點、可全摻混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技術,為航空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技術支撐。未來,上海機場還將著力推動新技術與機場業務深度融合,包括進一步推進智慧機場建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