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三米板項目中摘金。
施覺攝(影像中國)
郭晶晶在2025年聯合國海洋大會上發言。
圖為受訪者提供
郭晶晶在2023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中擔任裁判長。
圖為受訪者提供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運興則體育興、國家強則體育強。”體育強國建設需要全民參與,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相輔相成,我國競技體育碩果累累,一些閃耀的身影奮勇拼搏、超越自我,書寫了難以忘懷的動人故事,激發了全民健身的飽滿熱情。
本報今起推出“對話體壇名將”欄目,與這些名將進行深入的對話,分享他們在巔峰時刻的清醒與抉擇、低谷之中的堅守與突圍,感受他們在冠軍標簽之外真實而蓬勃的生命力,以期為廣大讀者帶來跨越賽場、超越體育的收獲與力量。
名將小傳
郭晶晶,出生于河北保定,7歲開始學習跳水,2011年退役,在23年的運動生涯中共獲得77枚金牌、14枚銀牌、4枚銅牌。退役后,她考取國際裁判資格,擔任國際泳聯跳水技術委員會委員與裁判。
第十五屆全運會即將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作為廣州市南沙文化會副會長的郭晶晶,最近正忙著推進灣區迎全運體育季系列活動。
從世界冠軍到國際裁判,從體育到公益,不同的身份轉變中,郭晶晶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如何在賽場奪金與自我提升之間弘揚體育精神?近日,本報記者對話郭晶晶,共同探討體壇名將的多維人生。
“把每一個過程做好了,結果自然就在那里”
問:剛開始學習跳水時,您才7歲,那么小,怎么堅持下來的?
答:記得當時教練去幼兒園選運動員,我只知道是去學游泳,很害怕,因為小的時候被水嗆過。但我想要去克服,所以就選擇了這項運動。在嘗試之后,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熱愛跳水。
問:哪些教練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答:在我的運動生涯里有3位教練以及領隊周繼紅,是她們一路引導我走向成功。
第一位是我的啟蒙教練——李芳教練。她選我去學跳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跳水這項運動。初學階段,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這才可以一路走得更遠。
第二位是把我選入國家隊的于芬教練。我當時還是業余體校的孩子,在參加國家隊集訓時被于教練選中。她帶著我進入國家隊一線組,跟著奧運冠軍伏明霞一起訓練。那是我進步最快的一個階段。
第三位就是后來在我人生低谷期,重新把我拉起來的鐘少珍教練。我們一起經歷了運動生涯中的很多時刻,從被質疑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沒有她一路的扶持和鼓勵,不可能有站上最高領獎臺的我。
還有就是我的領隊周繼紅。她不只是在我的運動生涯中帶領我一路走向成功,在我退役后,她還鼓勵我去考國際裁判資格,進入國際泳聯,一路走到現在。她幫我建立人生的規劃,讓我在自己的領域繼續發光發熱。
每位教練在不同時期都給了我極大幫助,回過頭來看,每位教練的助力一步步造就了現在的我。
問:2004年雅典奧運會,您包攬女子三米板單人和雙人兩枚金牌,首次加冕奧運冠軍,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如何?
答:雅典奧運會,對于第三次參加奧運會的我來說,也許是最后一次機會。其實在那一刻,我沒有想那么多,只想著如何把自己最好的狀態發揮出來,如何跳好每個動作。
奪冠后,我本來也以為自己會特別激動,會哭得一塌糊涂。但是當我站上冠軍領獎臺的那一刻,心情其實是比較平靜的,好像水到渠成,把每一個過程做好了,結果自然就在那里,這不是偶然。
問:回憶23年的跳水生涯,還有哪一次比賽經歷讓您難忘?
答:最難忘的應該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當時壓力很大,大家都覺得我應該是去拿冠軍的,我也沒有退路,只能往前沖。比賽前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都在反復模擬決賽的場景——遇到問題應該怎樣解決,讓自己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在關鍵時刻,已經不是要戰勝別人了,最主要的對手是自己。
“人生不該只有一種可能,我想給自己更多成長空間”
問:在職業生涯巔峰期,您為什么選擇退役、赴國外學習?
答:人生不該只有一種可能,我想給自己更多成長空間。我一直主攻跳水,有很多知識要補充、視野要開拓。離開跳臺時也猶豫過,畢竟那里有我最珍視的榮譽、有我奮斗的印記,但運動員生涯有限,人生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選擇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接觸不同領域,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更多維度。
問:2024年巴黎奧運會,您作為裁判,見證了中國跳水運動員奪金,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答:當時的心情很復雜。看到我們的運動員站在賽場上,我特別理解他們的付出。同時作為裁判,我要全程專注于評分的核心維度,不能帶個人感情,要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總之這份感受很特別,既為我們中國跳水運動員驕傲,也為自己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投入跳水事業而感到踏實。
問:從運動員到裁判,身份轉變給您的工作內容帶來了哪些轉變?
答:作為運動員,我只要專注做好自己的動作;作為裁判,我要研究規則的細節,關注每個運動員的技術特點。工作重心從突破自我變成了服務項目,以前每天想的是怎么提升難度、減少失誤,現在會花時間研究規則更新,還要從全球視角思考如何讓跳水運動更公平、更有吸引力。這種轉變讓我明白,體育事業是需要不同角色共同支撐的。
問:跳水是一項用無數次重復追求完美瞬間的運動。這種極致體驗,對您有怎樣的影響?
答:無數次重復的訓練讓我知道,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完美是要靠努力打磨的。就像人生的很多事,都需要堅持,不能急著要結果。而追求完美不是要做到毫無瑕疵,而是要有“把每件事做到最好”的態度,哪怕過程中會出錯,只要不放棄,總能一點一點靠近目標。我在生活中也一直延續這種態度,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公益事業,都沉下心來,一步一步推進。
問:如果給體育、公益、家庭、自我探索等排序,您會怎么排?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
答:沒有絕對的排序,因為人生階段不同,重心一定會變,平衡才是核心。我不會把它們當成一種先后排序,而是像安排訓練計劃一樣,提前規劃、靈活調整,比如陪孩子時就放下工作,專注家庭;做體育或公益方面工作時,也會安排好時間,規劃好每一件事。對我來說,每個身份都很重要,都要全身心去投入和付出。
“運動員可以把外界的支持當成動力,學會過濾掉不必要的聲音”
問:今年是全運年,您最近在忙的是否和全運會有關?
答:是的,我作為廣州市南沙文化會的副會長,一直在努力推動文化體育融合發展。今年,我們在南沙區打造灣區迎全運體育季系列活動,同時推出中國體育榮光印象展。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讓更多人感受體育的魅力、文化的溫度。
問:您認為互聯網的高曝光度對運動員成長有什么影響?運動員應該如何面對這種熱度?
答:這是有兩面性的,高曝光能讓運動員更快被關注,獲得更多支持,乃至為體育項目帶來更多資源。但過度曝光也可能讓運動員承受額外的壓力,比如一些小失誤被放大、個人生活被過度關注等。
我覺得運動員可以把外界的支持當成動力,學會過濾掉不必要的聲音,專注訓練和比賽。運動員的重點永遠是賽場上的表現,這樣才能更好體現自身的價值。
問:您認為運動員要取得優異成績,除了天賦,還需要具備哪些品質?
答:堅韌,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從7歲開始訓練,遇到了各種困難,但一直沒有放棄,努力了很多年才真正實現夢想。還有一點,就是自律,運動員需要高度的自律,堅持不懈地練習,這是一切好成績的基礎。當然也離不開整個團隊的付出,我們的成績不單單是自己一個人的。
問:和過去相比,您覺得如今大家對金牌和運動員的態度有什么改變?
答:現在大家更理性了,哪怕運動員沒拿金牌,只要拼盡全力,也會被認可。這特別好,說明大家更注重體育精神了。現在很多運動員也在更廣泛的領域學習更多知識,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問:作為過來人,您想給現在的年輕運動員什么樣的人生建議?
答:要珍惜訓練的每一天,運動員生涯很短,每一次重復的練習都在為未來鋪路。不要怕苦,現在的苦都會變成以后的底氣。哪怕沒獲得理想的成績,也要享受過程,訓練中收獲的堅持和專注會成為人生的財富。
還有一點就是提前規劃人生,運動員生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大家要趁年輕多學習、多積累,無論未來做什么,都要提前打下基礎。
(郭明暄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期統籌: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