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來,國際金價仍持續攀升,在市場風險加劇的背景下,多家銀行近期密集調整個人貴金屬業務規則:一方面集中上調黃金積存業務起購門檻,部分銀行已將起購門檻提升至1000元;另一方面同步發布風險提示,引導投資者警惕貴金屬價格波動可能帶來的投資風險。
受訪人士表示,商業銀行此次集中調整黃金積存業務門檻、密集釋放風險提示,核心動因在于當前黃金價格波動幅度加大、投資風險顯著上升。這一系列舉措既是為投資者敲響風險警鐘,也能引導其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配置黃金資產,避免盲目入場。
購買起點提高至1000元
10月14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將于10月15日起調整積存金產品的購買條件:按金額購買積存金產品或創建積存定投計劃時,最小購買金額由850元調整為950元,追加購買金額維持200元整數倍不變。
10月11日,工商銀行公告顯示,自10月13日起,如意金積存業務最低投資額(即積存起點金額)由850元上調至1000元。調整前已設置成功的定期積存計劃將繼續執行,不受影響。設置自動展期的定期積存計劃到期后,若原計劃積存金額滿足最新要求,則展期成功,否則展期失敗。修改定期積存計劃也需滿足最新積存金額要求。
10月9日,寧波銀行表示,因近期國內金價波動較大,自10月11日起將積存金起購金額由900元調整為1000元,若購買金額不足1000元的,交易申請將無法成功提交。此外,興業銀行于9月22日發布公告稱,該行計劃調整積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業務按金額購買方式的購買起點金額,按金額交易時,單次購買、新增定投購買起點由900元起調整為1000元起。
除調整黃金積存業務起購門檻外,部分銀行還通過發布風險提示,進一步強化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例如,10月10日工商銀行提示,近期影響市場穩定的因素持續增加,貴金屬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建議客戶關注市場變化,結合自身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合理安排貴金屬資產規模;同日,建設銀行也發布公告提醒,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有所提升,投資者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與保證金余額變化。
對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調整貴金屬業務,核心原因在于近期金價波動加劇——當前金價正處高位震蕩、波動性增強階段,市場風險顯著上升,而調整的核心目標正是保護投資者權益、防范市場風險。具體來看,對市場而言,銀行上調黃金積存業務起購門檻有助于控制杠桿比例,降低市場過度投機的風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市場情緒。對投資者而言,提高投資門檻意味著普通投資者在參與貴金屬投資時需更加謹慎,資金門檻的提高可能抑制部分小額投資者的參與熱情。
警惕技術面回調壓力
進入10月份,國際金價延續9月漲勢。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呈階梯式突破,截至北京時間10月15日記者發稿,倫敦現貨黃金報價達4200.21美元/盎司,短期內連續刷新階段新高。
對于金價持續上漲的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長期高通脹與其財政持續擴張的趨勢引發了全球央行對美元信用體系的擔憂,在此環境下,黃金成為了全球央行增強自身主權信用和對沖美元信用風險的重要選擇。預計在美聯儲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美國保持財政擴張趨勢以及美國通脹保持黏性這三大因素發生扭轉之前,黃金上漲都具有較高的確定性,預計后續金價有望保持上漲趨勢。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金價走勢或將呈現“易漲難跌但高波動”的特征:一方面,全球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降低黃金持有成本、地緣政治風險推升的避險需求,為金價提供了支撐;另一方面,也需警惕技術面存在的回調壓力。
面對當前“高波動、高熱度”的貴金屬市場,投資者該如何操作?薛洪言建議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審慎操作,避免盲目追高,通過控制黃金配置比例分散風險;二是優選工具,優先考慮實物黃金、黃金ETF等低杠桿或無杠桿產品,也可借助積存金定期投資平滑成本、規避短期波動;三是優化策略,采取分批建倉的方式逐步投入資金,進一步分散風險。
明明進一步補充,投資者關鍵在于明確自身風險偏好,控制投資組合的風險暴露,同時積極學習宏觀金融知識、跟蹤黃金市場的邊際變化。后續需重點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美國勞動力市場數據、美國通脹形勢及全球關稅波動等因素,及時應對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