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盟科藥業-U(688373.SH)股東大會高票審議通過對南京海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鯨藥業”)10.33億元定增預案,標志著海鯨藥業入主計劃塵埃落定。根據定增方案,交易完成后,海鯨藥業持股比例將達20%,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盟科藥業也得以告別長期以來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治理結構將實現優化。
不僅如此,定增引入產業資本,也意味著雙方將在銷售、生產及研發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助力盟科藥業突破商業化瓶頸,實現上市公司價值重估。
管線臨床價值突出,康替唑胺市場有待突破
作為一家專注于抗感染藥物研發的企業,盟科藥業在多重耐藥菌治療領域擁有深厚的積淀和技術優勢,這無疑是其作為“抗生素第一股”的價值根基。
據了解,盟科藥業創始人袁征宇早年參與創辦的Vicuron Pharmaceuticals,以19億美元高價于2005年被輝瑞收購。而此后袁征宇在“抗感染領域”的深耕并未停止,盟科藥業歷經十四年研發,其核心產品康替唑胺(商品名:優喜泰)在2021年作為國內首個自研的國產噁唑烷酮類抗生素獲批上市。國產“超級抗生素”的落地打破了外資巨頭長期的技術壟斷,也成為醫藥行業的重要里程碑。
康替唑胺更突出的臨床價值,在于其對傳統藥物臨床痛點的突破。世衛組織(WHO)指出,細菌耐藥性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威脅,若不采取行動,預計到2050年抗菌藥耐藥性將導致全球1000萬人死亡,超過癌癥。而在針對耐藥細菌的“超級抗生素”領域,現有抗菌藥物(如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因腎毒性、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和耐藥性問題,臨床使用受限,醫界對更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菌藥存在巨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
光大證券指出,一些臨床研究證實在骨髓抑制、神經毒性等方面,康替唑胺體現出相較目前主流“超級抗生素”利奈唑胺更出色的安全性和療效穩定性。而骨髓抑制是噁唑烷酮類藥物臨床應用的主要障礙,康替唑胺的安全性優勢為其打開了更廣闊的臨床應用場景。
盡管如此,自2021年獲批上市以來,康替唑胺的市場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公司半年報披露,2025年上半年該產品實現營業收入6696.98萬元,同比增長10.26%,已覆蓋全國580家醫院,實現正式準入及批量臨采醫院180家。相較于利奈唑胺年超20億元的年銷售額,康替唑胺作為后發創新藥,市場潛力尚未充分釋放。
不僅限于這一個產品,盟科藥業的在研管線同樣具備高商業化潛力。MRX-4是康替唑胺的水溶性前藥,其注射劑型解決了口服制劑無法覆蓋重癥感染患者的局限,有望與口服制劑形成協同效應,用于治療復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的注射用MRX-4已獲得NDA受理,其序貫康替唑胺片治療糖尿病足感染的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已獲準在中國及海外超20個國家開展。而另一針對“超級細菌”的注射用多黏菌素類藥物MRX-8中國Ⅰ期臨床試驗順利完成,新型苯并硼唑類抗生素MRX-5也處于臨床階段,兩類藥物均瞄準耐藥菌感染治療的未滿足需求,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MRX-5已獲得FDA孤兒藥認證,海外臨床試驗若順利完成,有望顯著提升公司價值。
定增突破商業化與資金瓶頸,筑牢“抗生素第一股”地位
一邊是已上市產品潛力巨大但放量節奏緩慢,另一邊是在研產品加速邁向商業化階段,如何將出色的臨床價值充分轉化為市場優勢,是盟科藥業接下來實現業務突破的關鍵。此次以定增引入海鯨藥業,正是上市公司優化治理結構,突破商業化與資金瓶頸的關鍵舉措。
回顧過去盟科藥業經營管理情況。自2022年上市以來,盟科藥業始終處于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態,市場觀點認為,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使得公司戰略決策周期長、執行效率低,在商業化推進等關鍵事項上難以形成合力。而更為緊迫的是資金壓力對研發的制約,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支出達3.69億元及1.16億元,分別是當期營收的2.83倍及1.74倍,高研發投入加大了公司的資金壓力,截至2025年6月末資產負債率已達59.45%。在此背景下,海鯨藥業的入主成為破解困局的關鍵。
作為產業投資人,海鯨藥業的業務布局與盟科藥業形成互補。公開資料顯示,海鯨藥業聚焦制劑業務,擁有40個制劑藥品注冊批件、5個原料藥生產批件,覆蓋維生素及呼吸領域產品,其中在維生素D2處方藥領域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在藥學研究與CDMO領域,海鯨藥業也有深厚積累,子公司艾格生物已為超過100家企業提供200余項研發服務。而盟科藥業此前全部產品均委托代工,生產與研發委外成本較高,海鯨藥業的產能與技術支撐將顯著降低其生產成本。
此次定增落地同期,雙方的戰略合作也已明確多維度協同路徑。具體而言,在產品商業化層面,雙方將結合各省份具體市場情況,充分利用好公司現有已入院市場及戰略投資者多年儲備的大量商業化渠道資源,不僅將加速康替唑胺終端滲透率的提升,更有望為上市公司后續產品的市場開拓提供有力支撐。公司指出,若資源整合順利,2026年至2028年產品銷售收入目標將分別達2.60億元、3.88億元和6.00億元,較2024年實現數倍增長。
此外,海鯨藥業長期專注于原料藥開發等業務,其在化學原料藥的路線設計、工藝優化及生產規模擴大等方面積累的成熟經驗,能幫助盟科藥業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10.33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研發持續投入與補充營運資金,使公司賬面現金儲備增至15億元,不僅能保障在研管線順利推進,更能優化財務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
從行業視角看,此次合作恰逢抗菌藥市場升級窗口期。隨著耐藥菌感染問題日益嚴峻,國家對抗感染創新藥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而盟科藥業的產品管線與海鯨藥業的產業能力結合,有望在細分賽道建立競爭壁壘。隨著定增落地,雙方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多個層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公司“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閉環也將形成,估值體系將從純研發型藥企向“研發+生產+商業化”轉型,價值重估邏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