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款在國內市場支持eSIM技術的蘋果手機,iPhone Air在9月10日正式發布,該款機型取消了實體SIM卡槽,采用純eSIM設計。
不過,iPhone Air發布一個多月以來遲遲未見銷售;10月13日,隨著三大運營商的陸續官宣支持eSIM,也意味著iPhone Air上市進入倒計時。
10月13日下午6時許,中國聯通宣布,近期,公司正式獲得開展eSIM手機運營服務商用試驗的批復,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中國聯通在eSIM領域長達十年的技術積累與實踐探索取得里程碑式進展,也將為數字經濟發展和終端連接創新注入新動能。
中國聯通表示,回顧發展歷程,公司始終引領eSIM技術應用與創新。自2015年啟動技術研發,2018年國內推出eSIM可穿戴業務,再到陸續獲得物聯網、筆記本與平板類業務許可,中國聯通已累計適配終端75款,覆蓋消費電子、工業互聯、智慧出行等多類場景,服務用戶規模突破數百萬。
中國聯通稱,eSIM手機業務的獲批,標志著中國聯通實現eSIM全場景業務閉環。eSIM技術以高安全性、穩定性及運營商靈活切換等優勢,為用戶帶來“免插卡激活、多設備協同、全球無縫漫游”的便捷體驗,同時推動個人終端向“輕量化、多模態”演進。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與產業鏈各方攜手,共建開放、協同、共贏的eSIM產業生態,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連接基礎。
無獨有偶,當晚7時許,中國移動也宣布,公司正式獲得開展eSIM手機運營服務商用試驗的批復,廣大用戶可前往中國移動營業廳辦理eSIM手機業務,第一時間享受更加便捷、靈活的通信體驗,具體可登錄中國移動APP查詢辦理網點信息。
中國移動表示,公司提供全體系eSIM產品支持,不僅涵蓋手機這一核心通信設備,還擴展至智能手表、平板電腦、車載設備等多種形態,實現了跨終端、跨場景的無縫連接與協同工作。eSIM技術的引入,將進一步彰顯中國移動在網絡覆蓋、服務質量及技術創新上的綜合優勢,為用戶打造更加豐富、多元的使用體驗。
中國移動稱,長期以來,公司致力于eSIM標準的引領與產業生態的構建,不斷推進eSIM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深度參與GSMA eSIM國際標準的制定過程,確保技術的前瞻性與國際兼容性。同時,依托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能力,中國移動主導開展了eSIM芯片與操作系統的國產化技術攻關,全面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致力于為用戶打造一個更加安全、可信、高效的eSIM使用環境,推動eSIM技術的普及與發展。
另據了解,中國電信也已獲得工信部eSIM手機商用試驗批復許可,eSIM手機業務在國內31個省區市正式上市銷售。
中國電信在商用試驗期間暫不開放線上方式辦理eSIM手機業務,用戶可持eSIM手機中國電信的各省線下營業廳門店辦理開通eSIM手機業務。具體辦理門店可撥打當地10000號客服電話進行咨詢,也可通過中國電信APP進行預約并選定業務辦理的線下營業廳后,再前往營業廳進行業務辦理。
eSIM手機通過電子化卡數據文件替代物理卡片,用戶無需插入實體卡即可開通使用移動電話通信網絡服務。相比支持實體卡的手機,eSIM手機支持多卡自由切換,可擴展的內部空間更大,為電池、攝像頭等部件騰出更多位置,防水性能也將顯著提升。
就在三大運營商官宣之際,10月13日晚,蘋果正式宣布,中國大陸用戶于10月17日(星期五)早9點起可預購iPhone Air機型,10月22日(星期三)起正式發售。值得一提的是,除蘋果iPhone Air以外,華為、OPPO等國內廠商的eSIM手機也將在近期陸續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