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數據中心用電量高達1660億千瓦時,幾乎相當于兩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在當今時代,高算力需求與高能源消耗緊密相連,能源供應與碳排放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如同天平的兩端,亟待找到平衡的支點。”科華數據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算力需求與高能耗之間的矛盾,正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挑戰之一,而科華創新提出的“智算+光儲”融合創新理念,正在為行業提供一種新的平衡路徑。從一家電力電子技術企業,成長為在“智算中心”“智慧電能”“清潔能源”三大賽道融合布局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科華數據正在算力爆發與能源轉型的雙重浪潮下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算電協同”:重新定義能源與算力關系
隨著人工智能等產業高速發展,數據中心正成為“電老虎”。《數據中心綜合能耗及其靈活性預測報告》顯示,到2030年我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將達到5257.6億千瓦時,用電量將占到全社會總用電量的4.8%。結合2024年全國數據中心1660億千瓦時的耗電量來看,未來6年時間數據中心耗電量將大漲2倍以上。
在高算力需求與高能耗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科華數據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提出了‘綠電+AI+光充儲算一體化’理念,巧妙地利用綠電為高耗能的算力提供清潔的能源支持,借助AI技術實現能源分配和使用的精細化管理,成功構建起光、充電、儲能和算力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全新模式。”
在智算中心領域,隨著AI算力高密度、高能效等核心需求的提升,科華數據持續加大液冷技術研發創新。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與頭部國產GPU廠商聯合推出高密度液冷算力POD,專為高性能GPU服務器集群自主研發新一代基礎設施微環境,可高效支撐AI訓練、推理及通用計算等多樣化場景,為高性能算力需求提供穩定、高效、靈活擴展的實時保障。
據介紹,針對AI業務場景的高密度算力POD液冷微模塊,科華數據實現了模塊化、高彈性、解耦型的靈活交付模式,基于高可靠,高安全的液冷產品設計理念與“AI+智能化”運維的加持下,實現了綠色節能。
在智慧電能領域,科華數據持續拓展應用場景。上述負責人舉例稱,自2008年科華數據進入民航領域以來,經過十多年的深耕沉淀,已成為民航數智化、綠色化建設的領軍企業,被評為“2013—2024中國機場建設優秀供應商”,目前已經在50多座機場、航空公司、空管局等民航建設中貢獻力量。
“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等項目中,科華數智賦能,為機場插上‘智能化’翅膀,電力監控、能源管理為智慧民航低碳發展貢獻強推力。數字化手段代替傳統管理方式,實現統一平臺全局監控,‘AI+智能管理’為客戶降本增效提質。未來,科華將持續技術創新,產業協同發展,打造數智機場新引擎。”科華數據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清潔能源,尤其是儲能領域,科華以全域構網型儲能解決方案響應國家及地方的市場需求,形成技術、產品、場景的全鏈條突破。上述負責人稱,科華數據構網型儲能PCS通過中國電科院15項構網型指標全驗證,涵蓋慣量支撐、一次調頻、黑啟動等核心能力,這讓公司成為行業首個完成全功能驗證的企業,為技術標準化、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面對新能源行業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科華數據表示,公司管理層始終強調要做“有利潤的營收,有現金流的利潤”。
國產突圍:從“替代者”到“定義者”
放眼全球,在智算中心、清潔能源等領域,中國企業正從“國產替代者”走向“全球標準定義者”。科華數據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智算中心領域,國產算力基礎設施已成規模,硬件自主能力強大,正致力于打通軟硬件全棧生態,構筑自主的技術主權。
“在智慧電能領域,中國在核心控制和設備層面實現了深度國產化,并持續向電網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終端感知領域拓展邊界。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已形成從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到市場應用的完全自主產業鏈,不僅自給自足,更在全球范圍內定義行業標準。”上述負責人表示。
科華數據如今正帶著“中國方案”走向海外市場。據介紹,科華數據發展出海戰略提升品牌海外影響力,已在東南亞、中亞、歐洲、北美等地實現數據中心產品交付,推動“AI智慧電能”“液冷”“算力”等業務出海。面對算電協同大勢所趨,公司已實現數據中心與“光儲”的融合,推出數據中心光儲解決方案,并通過智慧能源系統,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體系。
科華數據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內市場,客戶最看重的是產品的自主可控、安全合規以及與本土軟硬件生態的深度融合能力。而在國際市場,客戶則更關注產品的絕對性能、性價比、穩定性和對全球主流標準的兼容性。
“國內外客戶都非常看重公司的技術實力。對于科華來說,公司技術產品需要不斷推陳出新,領先的產品與技術才是公司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當前中外差距已不再是‘從0到1’的有無問題,而是‘從有到優’的卓越性差距,以及從單點突破到全局引領的生態系統差距。”科華數據相關負責人表示。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