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服務業是海南華鐵(603300)構建的第二增長曲線,在這場跨界淘金過程中,公司股價一度上漲超2倍,成為名副其實的算力大牛股。讓投資者始料不及的是,近日海南華鐵宣布,主動終止與客戶“杭州X公司”36.9億元的算力服務協議,占公司已公開算力訂單超半數。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市場嘩然,公司股價慘遭兩個“一”字跌停。
這份36.9億元的算力大單,不僅沒有任何交付,甚至連對手方“X公司”的身份,也依舊隱藏在迷霧中。更令人費解的是,海南華鐵的這份合約,還存在著明顯有別于同行的做法。36.9億元的算力大單,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里,無采購訂單、無訂金,取消后也無違約金。
毀單引來層層質問
10月9日,國慶節后的A股漲勢如虹,但是,昔日的算力牛股海南華鐵(603300)的股價,卻是“一”字跌停。公司股價逆勢跌停的背后,是一份36.9億元大單的取消。
國慶前夕,即9月30日晚,海南華鐵公告稱,基于原協議所涉交易及設備的市場環境、供需情況較簽署時發生較大變化,且協議簽訂以來未收到任何采購訂單,公司近日向杭州X公司出具了《關于解除算力服務協議的函》。
今年3月,海南華鐵公告,全資子公司海南華鐵大黃蜂建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下簡稱“華鐵大黃蜂”)與杭州X公司簽署《算力服務協議》,約定華鐵大黃蜂向X公司提供算力服務,服務期為5年,合同預計總金額為36.9億元(含稅)。
根據海南華鐵此前預測,上述合同執行后,預計每年將帶來約7億元的收入,顯著提升該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這份36.9億元的算力大單,也為海南華鐵的股價帶來了三個漲停。而在這份大單簽署之前的一個月,公司股價漲幅接近翻倍。
Wind數據顯示,基金持有海南華鐵的股份數量大幅增加,從一季度末的3161.2萬股增至二季度末的7978.55萬股。股東戶數也從2024年底的4.61萬戶大幅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2.49萬戶。據此不難看出,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突如其來的合同取消,對于投資者猶如晴天霹靂。在公司至今未能給出合同取消詳實說明的背景之下,投資者紛紛涌入互動平臺留言,質問的問題包括36.9億元算力合同的真假、神秘的杭州X公司到底是誰、為何公司主動取消合作不用支付違約金等等。
圍繞著海南華鐵此次算力訂單的相關事項,連日來,證券時報記者也多次致電海南華鐵董秘辦電話,但一直無法接通。
“在我們算力圈內,大家對海南華鐵此次取消大額訂單議論比較激烈。據我們了解,監管層已經前往公司展開調查,還是等待監管的調查結果吧。”某算力類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稱。
資料顯示,在海南華鐵宣布取消36.9億元算力服務合同的當晚,即9月30日晚,上交所對海南華鐵下發監管工作函,處理事由為“就公司重大合同終止相關事項明確監管要求”,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跨界算力業務溯源
海南華鐵原本從事設備租賃業務,即提供建筑維保設備、建筑支護設備和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及配套服務。公司跨界進入算力行業,可以追溯到一年多前。
2024年5月7日,海南華鐵發布《關于投資智算中心建設的公告》,創新拓展裸金屬算力服務模式,正式布局算力業務,開辟第二增長曲線。
據悉,海南華鐵智算業務的主要運營模式是,公司采購服務器等算力相關設備,部署于智算中心內,同時保證服務器硬件和系統環境的穩定運行,并提供客戶業務所需的各類運維服務,以此向客戶收取智能算力租賃費及技術服務費。
定期報告顯示,自開展算力業務以來,截至2024年末,海南華鐵累計簽訂算力服務金額24.75億元,完成資產交付近7億元;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累計簽訂算力服務金額已達66.7億元,完成資產交付超9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交付算力資產超14億元。
作為新兵,海南華鐵的算力業務推進,離不開招兵買馬。記者注意到,公司曾在定期報告中指出,為加速推動智算板塊發展,2024年,海南華鐵設立數智科技事業部,并引進席明賢出任數智科技事業部負責人,全方位統籌智算等相關業務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席明賢在加入海南華鐵之前,曾是阿里云視頻云負責人,花名“右賢”。更早前,席明賢系前華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首席專家。
企查查顯示,成立于2024年9月的海南華鐵鑫維智算科技有限公司,系海南華鐵持股60%的控股子公司,席明賢持股40%。該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實繳資本0.1萬元,參保人數0(2024年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海南華鐵簽訂的算力訂單已有超10億元的資產交付,但是在財報中,該業務體現的收入卻不多。數據顯示,2024年,海南華鐵算力設備服務的收入為1200.52萬元;2025年半年報,公司的營收結構中,沒有拆分算力設備服務的收入。
有別于同行的“合約”
跨界進入算力行業,海南華鐵并非個案。雖然同行們不愿就海南華鐵合同取消事項進行評論,但從證券時報記者的采訪來看,海南華鐵的此次36.9億元的算力服務合約,與同行的做法存在不同。
根據國新辦公布的數據,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正迅速推高算力需求,中國智能算力發展增速迅猛。2024年,中國通用算力規模達71.5EFLOPS(EFLOPS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同比增長20.6%;智能算力規模達725.3EFLOPS,同比增長74.1%。
與之對應的是,算力服務市場持續升溫,頻頻曝出數億元的大單。譬如:2025年5月,宏景科技獲得Y公司5.63億元(含稅)算力合同,服務期5年;2025年8月,城地香江與某互聯網公司X完成簽訂IDC托管業務協議,8年的服務周期涉及金額達到45.27億元。
海南華鐵主動取消訂單,難道是行業景氣度下降?對此,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5家涉足算力的上市公司均表示,“算力服務行業,目前沒有出現明顯變化,公司的算力服務合同,仍在正常履約中,或已經全部完成交付。”
在合同履約方面,5家接受采訪的公司還對記者稱,具體交付期限,需要看客戶的要求,但是基于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設備產品(服務器、GPU、光模塊等)的供貨渠道和價格存在較大變量,雙方都愿意選擇盡快交付,從購買、組網、到設備調試,一般2—3個月就完成交付。其中,一家算力服務類上市公司對記者稱,“我們9月份簽訂的一個金額上億元的算力服務合同,當月就完成了交付”。
不過,其他同行也存在過取消合同的先例。譬如,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恒為科技(603496)與碧興物聯(688671)簽訂了服務合同,約定其子公司恒為智能應按期向后者交付某型號服務器。但是,受相關政策影響,雙方于2024年1月調整交貨日期,隨后又因無法如期交付貨物最終取消。
2024年4月—6月,恒為科技向碧興物聯退還1.6億元訂金。另外,碧興物聯還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賠付違約金。
海南華鐵與杭州X公司的36.9億元算力服務合同,合同簽訂的時間為2025年3月5日,但是,直到2025年9月30日宣布取消,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海南華鐵未收到任何采購訂單、也沒有訂金,取消訂單也未涉及違約金,可謂是“三無”。
某上市公司對記者稱,“我們公司上次算力服務合同取消,是因為貨源供應出現了問題,客戶指定的某品牌GPU拿不了貨。但是,現在已經不存在著這方面問題了,所以其他合同目前均在正常履約中”。
“牛散”結伴進退
海南華鐵前身是華鐵應急,注冊地位于浙江杭州,公司原本是一家民營企業,實際控制人為胡丹鋒。2024年5月完成易主,目前控股股東為海南海控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海南省國資委。
海南華鐵易主過程中,胡丹鋒及其一致行動人華鐵恒升、大黃蜂控股、公司股東黃建新等,向海控產投轉讓合計所持上市公司14.01%的股權,總價款接近20億元。轉讓完成后,胡丹鋒直接持股降至9.01%,任職總經理;2025年8月,胡丹鋒計劃繼續減持不超過2.22%。但是,36.9億元算力訂單取消后,上述減持計劃取消。
新東家海控產投的接盤成本可不低。當時的轉讓協議顯示,海控產投的受讓成本為7.258元/股,較籌劃易主事項停牌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6.54元/股溢價約11%。
但是,海南國資的接盤,并沒有給海南華鐵的股價帶來提振。2024年5—9月,公司股價跌跌不休,最低價一度跌至4.02元/股,較受讓價下跌近40%。
不過,隨著A股市場環境的改善,及公司跨界進入算力行業,海南華鐵的股價近一年來漲幅明顯,最高價曾一度觸及13.26元/股,漲幅超過2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華鐵這一輪股價上漲過程中,知名“牛散”章建平、毛金明、毛英俊等現身其中。
2025年一季度末,章建平成為海南華鐵的前十大股東,位列第三,其持有約8420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為4.23%。而在2025年的半年度財報中,章建平已消失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毛金明和毛英俊兩位自然人,也是今年一季度新晉海南華鐵前十大流通股東榜單,分別第四和第十。不過,到了今年半年報,毛金明和毛英俊兩位股東已經雙雙退出榜單。在此之前,毛金明和毛英俊,還曾同時出現在潤欣科技、海達股份等前十大股東榜單。
不過,絕大部分投資者沒有這些牛散們那么幸運。突如其來的訂單取消,令投資者措手不及。截至10月10日收盤,200多萬手的賣單,封死在跌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