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啟技術(002625)10月12日晚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全資子公司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光啟尖端”)的通知,光啟尖端與某客戶簽訂了合計2.72億元的超材料產品批產合同,與另一家客戶簽訂了合計2.44億元的超材料產品批產合同。光啟尖端近期累計與兩家客戶簽訂了合計5.16億元的超材料產品批產合同。
根據上述合同內容,光啟尖端將向某客戶交付金額為2.72億元的超材料航空結構產品,將向另一家客戶交付金額為2.44億元的超材料航空結構產品。光啟尖端合計將向兩家客戶交付金額為5.16億元的超材料航空結構產品,相關產品將于2026年6月30日之前完成交付。交易條款已對產品交付、產品價格、質量要求、技術標準、包裝標準、驗收標準、結算方式與期限、違約責任、解決合同糾紛的方式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約定。
光啟技術表示,公司將繼續投入超材料的研發、生產、測試建設,增強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保持公司在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的市場領先地位。本次合同的簽訂和履行預計對公司今年及2026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本次合同的履行不影響公司業務的獨立性,公司不會因為履行本次合同對相關客戶形成依賴。
光啟技術同時提示風險,本次簽訂的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受不可預計因素等影響,合同可能存在無法全部履行或終止履行的風險。
光啟技術持續為我國尖端裝備的研制與批產提供電磁調制、航電系統、承載結構一體化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公司的超材料復雜功能結構已應用于我國多型空中、海洋、遠程制導裝備。公司自研的某型固定翼超材料低空無人機順利開展試飛工作。公司已獲得國家CNAS擴項資質認定,在超材料全產業鏈檢測基礎上,可向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等民用行業提供檢測服務。
此前,光啟技術在接待機構調研時介紹,本質上,超材料就是人類用微觀的設計與微觀的制造實現宏觀材料結構超性能的全新技術。超材料產業化的核心并不是某一種超材料該如何應用,而是針對不同的應用,我們該如何編輯對應的超材料,該如何生產制造適應這個行業的超材料。因此,超材料的“編輯性”決定了超材料產業化是一個逆向設計過程,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先明確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然后“以終為始”開始設計其對應的超材料以及設計對應的工藝制備方法與專用設備。
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底層技術的迭代與創新通常有較為明晰的路徑,其規?;a所涉及的環節也以標準化流水線為主。但在超材料領域則相反,從材料的微觀層面的編輯到產品的批量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每個環節均是非標的,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需求進行逆向的、定制化的設計。這也是為何“微笑曲線”理論并不適用于超材料產業的原因,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產品的生產通常是附加值較低的環節;但由于超材料產品的非標屬性,規?;a極其考驗企業自主設計、自主制造、垂直穿透的能力。因此,超材料的規模化生產反而成為了公司最具不可替代性、附加值較高的環節之一。
光啟技術彼時表示,公司未來的增長來自于尖端裝備滲透率持續提升,作為新一代尖端裝備的核心技術迭代環節,公司產品在裝備體系中的價值占比呈現階梯式躍升:已完成從技術驗證(0→1)到批量列裝(1→N)的關鍵跨越,并隨裝備升級周期向更高滲透率演進,形成可持續的增量空間。超材料技術應用場景的橫向拓展,依托底層技術平臺的可遷移性,公司正突破現有應用邊界,構建第二增長曲線。市場化競爭壁壘的強化,隨著行業定價機制逐步市場化,公司的全產業鏈布局與規?;a下的工藝Know-how護城河所創造的優勢或將得到進一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