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長假前,鴻蒙智行旗下最便宜的一款車——與上汽集團合作的尚界H5正式發布并開啟規模交付,售價15.98萬元起,這是鴻蒙智行首次進入20萬元以下汽車市場,標志著華為汽車開始從中高端市場向主流大眾市場滲透。
2024年,國內20萬元以下汽車市場份額占比超七成。入局這一市場前,華為在四年間“蠶食”了傳統豪華汽車市場93萬輛車(交付)的市場份額。
多位行業專家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尚界H5的發布將對國內汽車市場,可能會在中低價位智能汽車市場引發新一輪競爭,其中,受沖擊最大的可能是同價位區間的自主品牌及部分合資品牌車型,與此同時,華為此舉還將推動智能汽車價格下探,加速行業智能化普及。
華為汽車“雙線并進”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20萬元以下價位汽車是中國汽車市場的主流。
機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分價位段銷量份額為:20萬元以下占比72.4%;20萬—30萬元占比17.3%;30萬—40萬元占比5.9%;40萬元以上占比4.4%。
過去四年間,華為通過持續賦能問界、尊界、智界、享界等智能汽車品牌多個車型,不斷突圍20萬至100萬元以上中高端汽車市場,已“蠶食”了不少傳統豪華汽車市場份額。問界M9已連續15個月成為50萬元以上賽道第一,問界M8則連續多月奪得40萬元價格區間銷冠。
2025年上半年,鴻蒙智行在中國市場交付約26.87萬輛,成為新勢力品牌中的領頭羊,而BBA中國市場銷量則持續顯著下滑,上半年寶馬、奔馳、奧迪三大品牌同比跌幅均超過10%。
另據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杰蘭路數據,2024年BBA單車成交均價集體下滑,標志著其長期依賴的品牌溢價能力正在減弱。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曾固守高端定價的BBA品牌,也紛紛加入“十一”促銷大軍,表明在鴻蒙智行等國內新能源車新勢力突圍下,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競爭壓力大增。
尚界H5的推出,則是華為在基本站穩了國內中高端汽車陣地后的又一重要舉措。
“華為通過高端降維(問界/尊界)與主流上探(尚界/智界)的雙線策略,擠壓傳統豪華品牌與主流市場空間。”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高端市場方面,問界M9、尊界S800等車型以技術優勢沖擊BBA等傳統豪華品牌,推動中國品牌在豪華車市場的份額擴張。主流市場方面,尚界H5直接競爭20萬元級新能源SUV,分流特斯拉Model Y、比亞迪宋PLUS等車型的用戶,同時倒逼合資品牌加速電動化轉型。
行業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華為在汽車領域的突圍思路與當年華為手機實現從行業末位到全球領先的跨越路徑如出一轍,“當年余承東(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執掌的華為手機業務,也是通過高端(華為品牌)+中低端(子品牌榮耀)雙線并進策略,以及壓強式研發投入,自研芯片,加大產品設計、影像、生態協同等方面投入,實現成功突圍”。
加速行業智能化普及
尚界H5定價15.98萬元—19.98萬元。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評論尚界H5時表示:“尚界H5擁有GL8的舒適、桑塔納的素質、華為的智能和余承東的要求,是主流SUV的破局者。”
蓋世汽車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乘用車15萬—20萬元市場銷量為206.1萬輛,同比增長7.7%。從動力類型看,15萬—20萬元市場目前仍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滲透率約40%,低于乘用車整體市場的50%。從市場格局來看,在15萬—20萬元市場,比亞迪和大眾穩居前二,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較為分散。
王鵬認為,尚界H5通過將華為高階智駕與鴻蒙智能座艙下放至20萬元級市場,打破“智能配置=高端溢價”的邏輯,迫使競爭對手加速技術普惠。這一策略將推動行業從“硬件堆砌”轉向“場景體驗競爭”,并加速L2+及以上智駕功能的滲透率提升。
浙大城市學院副教授、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對記者表示,尚界H5入市將對國內汽車行業市場格局產生顯著影響,可能會在中低價位智能汽車市場引發新一輪競爭,其核心影響包括加速行業智能化普及、推動價格下探,并可能改變消費者對性價比智能汽車的預期。
林先平認為,受沖擊最大的可能是同價位區間的自主品牌及部分合資品牌車型,尤其是主打性價比或智能配置的車型。原因在于尚界H5結合了華為的技術背書和上汽的制造能力,在智能體驗和成本控制上可能具備較大優勢,容易吸引原本關注這些品牌的消費者。
“尚界H5的推出將對國內汽車行業市場格局產生顯著影響,這將迫使其他車企加速技術升級和價格調整,以應對市場壓力。”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周迪對記者表示,總體而言,尚界H5的發布將進一步推動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并促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車企如何應對?
據了解,在全球經濟發展相對平穩背景下,汽車行業市場規模維持低速增長,行業持續轉型加劇市場競爭強度,不斷推動行業格局重塑。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全球汽車銷量達到9060萬輛,同比增長約2%,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其中中國以3143.6萬輛的銷量連續16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長4.5%,貢獻了全球約34.7%的份額。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趨勢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603萬輛,同比增長24.4%,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汽車企業銷量則普遍下降。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尚界H5帶來的挑戰,其他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應對:首先,加速自身產品的智能化升級,特別是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上;其次,強化品牌特色和服務體驗,通過差異化競爭來吸引消費者;最后,優化成本結構,提高生產效率,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更高價值的產品。“這樣不僅能有效抵御新進入者的沖擊,還能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
王鵬稱,面對華為攜尚界H5入局主流大眾車市,競爭對手需將高階智駕功能覆蓋至更低價位車型,并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硬件成本,同時強化算法優化,縮小與華為在邊緣場景處理(如復雜路況識別)上的差距。
另外,在生態協同與差異化競爭上,王鵬建議傳統車企深化與科技公司合作(如智能座艙、車機互聯),或自建生態體系以提升用戶黏性,而在場景細分方面,可通過旅行車、越野車型等細分市場規避直接競爭,強化品牌特色。此外還可探索新興市場(如東南亞、拉美),利用技術優勢與成本優勢開拓海外增量,但中國品牌需在技術輸出與本地化合規間找到平衡,同時應對國際巨頭的反攻(如特斯拉FSD入華)。
展望未來,王鵬認為,華為等科技公司的入局,將推動汽車產業從“機械制造”向“智能終端”轉型,技術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智能汽車盈利將依賴軟件服務(如智駕訂閱)與生態分成,而非硬件銷售,車企需構建“硬件+軟件+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盈利體系。未來,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演變為“科技生態+制造能力+全球布局”的綜合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