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資本市場的布局窗口已然開啟,市場焦點正從估值修復轉向具備明確增長邏輯的產業賽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的人形機器人、在深遠海實現技術突破的風電產業、價格觸底反彈的光伏板塊,三大賽道齊頭并進,把握科技突破與能源轉型中的結構性機遇,或將成為穿越市場波動的關鍵。
證券時報記者 郭潔
在全球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加速轉型的背景下,中國風電產業正以全方位領先的姿態,書寫著全球能源變革的 “中國答卷”。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5139萬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5.73億千瓦,同比增長22.7%,其中陸上風電5.28億千瓦,海上風電4420萬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累計發電量58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6%,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3.2%。
風電領域近期利好消息頻出。
9月,我國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中明確:到203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
據央視新聞報道,位于福建福清的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大項目,也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試驗基地,建成后可開展目前世界最大容量風電機組和最長尺寸風機葉片的檢測試驗,以及多領域國際前沿技術研究。
摩根士丹利近期上調中國風電行業評級,其預計“十五五”規劃期間,年均新增裝機容量將超過110吉瓦,2028年至2030年期間可達到約120吉瓦。中國風電價值鏈成功實現了“反內卷”,在2025年初實現了價格和整體盈利能力的轉機,2025年前8個月陸上風機招標價格較2024年上漲8%,海上風機價格上漲12%,預計國內風電裝機需求將保持韌性,看好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和海纜企業的投資機會。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近60只風電概念股今年年內股價平均上漲33.65%,僅7股年內股價錄得下跌,不少概念股年內行情表現相當亮眼,股價實現翻倍。
中材科技的漲幅最高,年內累計上漲163.48%,中材科技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擬在烏茲別克斯坦新設中材科技(中亞)風電葉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110套百米級風電葉片制造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建設總投資2524.34萬美元,2024年中材科技全年銷售風電葉片24吉瓦,同比增長10.9%,市場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
電氣風電的股價漲幅次之,年內累計上漲156.78%。大金重工、新強聯、陽光電源、杭齒前進的股價年內累計上漲幅度均超100%。
風電板塊機構關注度一直較高。截至今年上半年,近半數概念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超3%,其中三一重能、陽光電源、禾望電氣、新強聯、大金重工等11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居前,均超10%。三一重能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最高,達31.69%,該股還同時獲得社保基金重倉,持股比例5.25%。
9月以來,不少風電概念股獲得機構扎堆調研。天能重工累計獲得46家機構調研。公司表示,正積極探索第三發展增長曲線,重點圍繞新的海洋產品結構開展調研與布局,力求在海洋能源相關領域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目前在運行的裝機容量為681.3兆瓦,2個在建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實現97.6兆瓦的裝機容量。
金風科技9月以來獲得16家機構調研。公司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板塊收入為218.52億元,占比76.58%,毛利率為7.97%。
機構看好風電板塊長期發展前景,預測多股在2025年、2026年業績有望持續高增長。
按照評級機構家數10家及以上,機構一致預測2025年、2026年凈利潤增幅均超20%篩選,有10只風電概念股入圍。東方電纜獲得32家機構評級,機構一致預測2025年、2026年凈利潤分別增長58.83%和31.56%。
(本版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