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上市銀行被調研總次數超300次,機構調研家數超2000家。其中,長三角等地的區域性銀行被機構調研次數較多,息差、資產質量、信貸投放等備受機構關注。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濟發達地區,部分區域性銀行業績韌性較強。銀行股具有“低估值、分紅穩定”等優勢,展望未來,隨著險資等增量資金的流入,有望支撐銀行板塊行情。
區域性銀行成調研重點
機構的一舉一動向來是資本市場的風向標。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今年以來,A股上市銀行合計被機構調研326次,共有超2000家機構參與調研。
其中,長三角地區的區域性城商行、農商行備受機構關注。常熟銀行已被機構調研超過50次,參與調研的有險資、基金、券商、外資機構等,瑞豐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等被機構調研的次數也均不低于30次。
公開信息顯示,常熟銀行是全國首批組建的股份制農村金融機構,2025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60.62億元,同比增長10.1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69億元,同比增長13.51%。此外,該行于9月8日派發2025年度中期現金紅利,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5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4.97億元,這也是該行自上市以來首次實施中期分紅。
業內人士認為,機構調研較為關注長三角地區的區域性城商行、農商行,是因為這里經濟較為發達,驅動信貸需求,當地的區域性銀行展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
機構的三大核心關切
機構紛至沓來,它們究竟關心什么?從銀行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看,凈息差的企穩前景、資產質量的潛在風險,以及未來信貸投放的布局,是機構調研的三大核心議題。
“2025年為進一步挖潛息差空間,我們在全力壓降存款成本、推進貸款增量控效等方面,制定了20多項舉措,并有序推進落實。總體而言,接下來將通過最大程度的負債端成本管控來彌補資產收益率下行影響,努力提高息差穩定性。”瑞豐銀行8月在接待機構調研時如是回復。上半年,該行凈息差1.46%,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
面對經濟周期起伏和內外部環境變化,銀行資產質量管控面臨新形勢、新挑戰。
杭州銀行9月11日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分業務板塊來看,上半年該行對公業務風險控制情況總體良好,大零售業務風險有所上升,但符合年初判斷,且在預期范圍內。總體而言,大零售信貸風險上升趨勢階段性有所減緩。截至6月末,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0.76%,撥備覆蓋率520.89%。
接下來,銀行信貸投放該如何擺布?上海銀行9月23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該行對公貸款投放將繼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重點領域、服務重點區域的經營策略,實現全年“雙提升”目標,即重點領域(科創、綠色、普惠等)及重點區域占比雙提升。
青島銀行9月1日在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下一步,該行將繼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預計全年信貸保持平穩增長。對公業務方面,將布局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藍色金融、養老金融、優質制造業等賽道。
銀行股投資價值料提升
密集調研之后,銀行股的投資邏輯正悄然生變。機構的目光已經從估值修復轉向在行業分化的大趨勢下,對高質量銀行的深度價值發現。
截至9月29日收盤,申萬一級銀行業指數報收4000.30點,當日下跌0.46%。今年以來,該指數上漲2.33%,聚焦到個股,農業銀行、青島銀行、浦發銀行漲超2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不少機構真金白銀購入銀行股。以險資為例,今年以來,已有新華保險舉牌杭州銀行、民生人壽舉牌浙商銀行H股、弘康人壽舉牌鄭州銀行等。
“基于銀行板塊高股息回報與盈利表現穩健的特征,結合保險機構對于宏觀環境的研判和自身投資偏好,我們預計銀行股仍為險資最青睞的板塊之一。”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表示,從中期角度來看,銀行板塊仍在經歷重估凈資產過程,疊加股票市場的分層邏輯及長期演繹,在機構投資者的眼中,銀行股的價值有望持續提升。
華泰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沈娟認為,展望后市,增量資金的流入有望支撐銀行板塊行情。銀行股因占指數權重較大且具有高股息特征,被動ETF、險資等對其配置需求將穩步提升。此外,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落地,主動權益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流入銀行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