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的關鍵階段,現代煤化工行業既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也面臨著“雙碳”目標下綠色轉型的挑戰。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證券時報等媒體開展“我在‘十四五’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旨在深度挖掘“十四五”時期我國上市公司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進程中的實踐探索與創新成果,展現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連接煤炭資源高效利用與高端化工材料供給的核心產業,現代煤化工不僅是保障我國“富煤、貧油、少氣”資源稟賦下能源自主可控的“壓艙石”,更是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升級的重要載體。在這一行業變革浪潮中,寶豐能源以自身發展實踐,勾勒出企業與行業同頻、與國家戰略共振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寶豐能源高端煤基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集群 受訪企業供圖)
筑牢產業鏈,呼應行業自主可控需求
我國能源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現代煤化工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的戰略地位。“十四五”期間,能源自主可控成為經濟發展的底線要求,而以煤替代石油生產高端化工材料,成為緩解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填補高端化工產品進口缺口的重要方向。
在這一行業需求下,寶豐能源將企業布局與國家能源基地建設深度綁定,在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兩大國家級能源基地,構建起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最先進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
(內蒙古寶豐煤制烯烴產業基地 受訪企業供圖)
該產業集群并非簡單的產能疊加,而是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聯動與資源的集約利用——從煤炭加工到聚乙烯、聚丙烯等終端產品,可生產100多種覆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醫療、軍工等領域的化工產品。
數據顯示,其年產520萬噸聚烯烴的規模,每年可替代近3000萬噸石油進口、500多萬噸高端聚烯烴進口,既解決了行業內部分產品“卡脖子”的供給問題,也為我國能源安全防線的加固提供了實體支撐,成為現代煤化工行業服務國家戰略的典型實踐。
突破國產化壁壘,引領行業技術升級
“十四五”規劃將“創新驅動發展”置于核心位置,對現代煤化工行業而言,核心裝備與技術的國產化,是擺脫對外依賴、實現產業高端攀升的關鍵。
(寶豐能源MTO裝置 受訪企業供圖)
長期以來,我國現代煤化工領域部分高端裝備依賴進口,不僅推高了生產成本,也制約了產業的自主發展空間。正是瞄準這一行業痛點,寶豐能源以“創新是第一動力”為導向,聯合航天長征、杭氧、沈鼓等“國字號”科研與制造單位,開啟了核心技術與裝備的攻關之路。
記者了解到,其攻關成果直接打破了行業壁壘:23項核心技術與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創造了多項行業紀錄——煤制烯烴單廠規模、粉煤加壓氣化爐處理能力等五項指標位列全球之最,空分裝置、低溫甲醇洗等三項指標居全國之首。
具體來看,6.5MPa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實現了產氣效率與原料利用率的雙重提升,氧氣與原料煤消耗量同步下降;采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DMTO-Ⅲ(甲醇制烯烴)技術的單套裝置,產能提升至100萬噸的同時,單位甲醇消耗降至全球最優水平;而杭氧為其定制的11萬Nm3/h空分裝置,搭載國內最大的“6+1”超大型軸流加離心壓縮機組,直接推動我國大型空分壓縮機組實現國產化替代。
這些突破不僅讓寶豐能源的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能力領先行業,更推動整個現代煤化工行業從“裝備依賴進口”邁向“自主領航”,為“制造強國”戰略在化工領域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綠氫耦合模式,探索行業減碳路徑
綠色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顯著特征。如何在保障產能與效益的同時降低碳排放,成為現代煤化工行業發展的核心命題。
傳統化工生產依賴化石能源,行業急需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減碳路徑。寶豐能源的探索,從“綠氫”這一清潔能源切入,形成了獨特的“綠氫耦合煤化工”模式。
(寶豐能源太陽能電解水制綠氫項目 受訪企業供圖)
企業率先建成的全球規模領先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項目,以“風光融合”產生的綠電為能源,生產出純度達99.999%的高純綠氫,完全符合國標高純氫氣標準。更關鍵的是,寶豐能源突破了綠氫“生產即儲存”的傳統局限,將其與煤化工生產深度融合——通過綠氫替代化石能源作為原料,生產出綠色甲醇、綠氨、綠色烯烴等產品,從生產源頭減少碳排放。
這種模式并非孤立的技術嘗試,而是為現代煤化工行業提供了“清潔能源+產業應用”的一體化減碳方案,既保留了煤化工產業的經濟價值,又破解了其高碳排放的發展難題,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考樣本。
搭建全鏈智能體系,賦能行業效率變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流程復雜、管理難度大的現代煤化工行業而言,數智化是提升生產效率、保障安全生產的必然選擇。
(寶豐能源智能中心 受訪企業供圖)
寶豐能源抓住這一行業轉型趨勢,將AI、大數據、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融入生產運營全流程,打造出“全感知、全連接、全場景、全智能”的先進級智能工廠。
在生產端,其自主研發的AI智能配煤平臺,通過數據算法優化原料配比,實現了原料成本降低與轉化效率提升的雙重目標;AI+生產經營一體化平臺則打破了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壁壘,讓生產調度、能源管理、設備運維實現智能化決策。
在物流環節,AI+智慧物流物聯網平臺支撐起智能煤儲運方倉、無人值守計量等項目,直接將物流周轉效率提升30%,大幅降低運輸成本。而在安全管理層面,AI+安全生產智聯管控平臺構建起“人防+技防+智防”的三位一體防控體系,實現人、機、物的全域互聯,將安全風險管控精準到每個生產環節。這些數智化實踐,不僅讓寶豐能源的運營效率領先行業,更形成了可借鑒的“寶豐方案”,為現代煤化工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具體路徑。
融入國家大局,彰顯企業價值底色
“十四五”時期,共同富裕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導向,民營企業如何在稅收貢獻、就業保障、公益事業中發揮作用,成為衡量企業社會價值的重要標準。
寶豐能源的實踐,始終將企業發展與國家大局緊密結合,2021年至2024年底,累計納稅109.18億元,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動力;隨著重大項目投產,累計新增就業超7000人,帶動區域人才集聚與民生改善;在股東回報方面,累計現金分紅111.93億元,每股分紅從0.32元提升至0.46元,以穩定的收益傳遞企業長期價值。
(寶豐燕寶慈善基金會2025年燕寶獎學金發放儀式 受訪企業供圖)
同時,寶豐能源以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為平臺,長期投身以教育助學為重點的公益慈善事業。15年來,對全寧夏、甘肅酒泉市及隴南四縣(康縣、成縣、徽縣、兩當縣)全部考上大學的學子持續進行獎勵資助,是全國唯一一家多年持續對全省區大學生實施獎勵資助且獎勵資助人數最多的公益組織。目前已累計獎勵資助43.08萬名西部青年學子,捐資總額達50.38億元,已有27.68萬名學生畢業就業,在科技強國、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各個領域建功立業,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歷史交匯點,現代煤化工行業正朝著更綠色、更智能、更高端的方向邁進。未來,隨著其“全球新材料重要供應商”戰略目標的推進,寶豐能源或將繼續以實干推動行業進步,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化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