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近期密集發布贖回優先股的公告。
11月5日,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全部贖回2018年11月7日非公開發行優先股1億股(以下簡稱“寧行優02”)。
“寧行優02”共計1億股,每股面值100元人民幣,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公司本次擬全額贖回“寧行優02”。“寧行優02”贖回價格為優先股票面金額(100元/股)加當期已決議且尚未發放的優先股股息(4.5元/股),合計104.5元/股,贖回時間為2025年11月7日。
除了寧波銀行之外,杭州銀行,上海銀行、長沙銀行也擬于12月贖回優先股。稍早前,興業銀行560億元三期優先股全額贖回塵埃落定。在贖回優先股的同時,銀行也在大力發行永續債進行“補位”。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共發行永續債51只,規模合計6754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3只和5412億元。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多家銀行通過“贖舊發新”來優化成本,降低負債比重。
多家銀行將贖回優先股
無獨有偶,10月20日晚間,杭州銀行公告稱,公司于2017年12月15日非公開發行了1億股優先股,發行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2025年8月27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行使優先股贖回權的議案》。近日,公司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辦公室關于公司贖回優先股的意見,對公司贖回本次優先股無異議。公司擬于2025年12月15日全額贖回本次優先股。
9月12日晚間,上海銀行公告稱,公司于2017年12月非公開發行2億股優先股,發行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公司董事會于2025年7月22日審議通過了《關于贖回優先股的議案》,擬在取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批準的前提下,按照優先股募集說明書約定的贖回價格,于2025年12月19日全額贖回本次優先股。
8月22日晚間,長沙銀行公告稱,該行于2019年12月20日非公開發行6000萬股優先股,發行規模為60億元人民幣。該行已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南監管局的復函,對贖回本次優先股無異議,擬于2025年12月25日贖回全部本次優先股。
此前,興業銀行已完成了三期優先股贖回,發行規模合計達560億元,為今年銀行業最大單筆優先股贖回事宜。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境內市場共發行銀行優先股35只,募集資金總額合計8391.50億元。從歷史合計發行規模來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及建設銀行為前五名,分別為1600億元、1150億元、800億元、650億元及600億元。
上述35只銀行優先股的發行日期集中在2014年11月至2020年1月,此后再無新的銀行優先股發行。有機構指出,這可能是因為2019年銀行永續債推出后,由于其發行主體要求相對較低且發行方式為公募、涉及的投資者更廣而且交易相對便利,對銀行優先股形成替代效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發行時市場利率較高,銀行發行的優先股的股息率普遍在5%至6%區間。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銀行業近期密集贖回優先股,核心驅動因素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成本優化考量,2015年至2017年發行的優先股票面股息率普遍在5%至6.5%區間,在當前利率持續下行、凈息差收窄的環境下,這類高息優先股已成為銀行資本成本的重要負擔,通過贖回并以更低成本工具替代,可顯著降低財務費用;另一方面是資本結構調整需求,隨著國內監管要求趨嚴,銀行需要優化其他一級資本構成,減少對優先股的依賴,轉向更靈活、更符合監管導向的資本工具。
永續債成重要“替補”
在銀行密集贖回高成本優先股的同時,永續債快速“補位”,正成為資本補充的重要工具。例如,興業銀行在發布關于擬贖回優先股的公告前一個月,剛剛新發了300億元永續債,前5年票面利率為2.09%,較其贖回的優先股最低3.70%的票面股息率大幅下降。
此外,10月28日,農業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2025年第二期永續債,發行規模400億元,發行利率2.27%。本次發行吸引了各類投資者踴躍參與,全場認購規模達基礎發行規模3.8倍。
據了解,本期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農業銀行其他一級資本,有助于提升資本充足率水平,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風險抵御能力。
同一日,贛州銀行也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2025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第一期),總發行規模30億元,發行票面利率3.03%,債券期限5+N年期。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共發行永續債51只,規模合計6754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3只和5412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能夠有效提升資本金規模,增強銀行造血能力。無論對于上市銀行還是非上市銀行,與其他資本補充方式相比,發行永續債可行性均較高。
一方面,多數上市銀行股價仍處于破凈狀態,不具備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資本補充的基礎,較難獲得投資者認可,發行可轉債則面臨轉股階段的轉股比例不足的尷尬,難以實現資本金的即時注入;另一方面,非上市銀行大多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相對較少,更需要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或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銀行密集發行永續債主要源于資本補充的迫切需求。隨著信貸資產擴張和風險加權資產上升,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面臨資本充足率下滑的壓力,亟需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二季度以來中小銀行發行節奏加快,反映出監管推動下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和資本重建的緊迫性。
此外,密集發行續債也和銀行贖回優先股有關,其對銀行優先股可以進行置換,當前市場利率處于歷史低位,許多銀行選擇贖回前期發行的高利率優先股,隨后以更低利率發行新債,從而有效降低財務成本、優化負債結構。隨著近年來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使用趨于成熟,監管審批效率提升,贖回后續發可能將成為一種常態化資本管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