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迎來重大突破。
據最新消息,世界最大蒙皮拉伸機正式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在航空制造、高鐵、高精尖建筑等領域的國產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此項技術填補了航空制造關鍵環節的空白。
與此同時,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正迎來一系列政策利好。日前發布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首次將“航天強國”納入“十五五”規劃建設目標。有券商機構指出,伴隨“航天強國”已經進入到建設落地階段,我國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產業發展的政策,向航天產業傾斜相對更多的資源。
重大突破
11月1日,據央視新聞,近日,世界最大蒙皮拉伸機正式通過驗收。該裝備以數字化技術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創新轉化,標志著我國在航空制造、高鐵、高精尖建筑等領域的國產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該設備與配套的裝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此項技術填補了航空制造關鍵環節的空白,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飛機蒙皮是指包圍在飛機骨架結構外且用粘接劑或鉚釘固定于骨架上,形成飛機氣動力外形的維形構件。飛機蒙皮與骨架所構成的蒙皮結構具有較大承載力及剛度,主要作用是維持飛機外形,使之具有很好的空氣動力特性。蒙皮承受空氣動力作用后,將作用力傳遞到相連的機身機翼骨架上,受力復雜,加之蒙皮直接與外界接觸,所以不僅要求蒙皮材料強度高、塑性好,還要求表面光滑,有較高的抗蝕能力。
2025年以來,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繼續保持良好增勢。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9.4%,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4個百分點。其中,9月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長25.6%,拉動當月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5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今年前9個月,裝備制造業的8個行業利潤全部實現增長,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電子、電氣機械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37.3%、12%、11.3%。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于衛寧表示,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更加積極有為宏觀政策,培育壯大新經濟增長點,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新質生產力較快增長,疊加低基數效應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繼續回升。
重磅政策利好
在政策層面,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正迎來一系列重磅利好。
日前發布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首次將“航天強國”納入“十五五”規劃建設目標。公報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有分析機構認為,四中全會公報首提“航天強國”體現了高層對航天的高度重視,政策驅動下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有望提速。
在此之前,工信部等部委持續完善衛星互聯網應用的相關政策,8月印發《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加快衛星互聯網系統建設和應用服務,推動衛星互聯網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衛星通信應用由專業領域向大眾領域普及延伸。
中信證券認為,我國航天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隨著中國星網和G60千帆星座先后進入批量化發射階段,以及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和商業運載火箭的投入使用,大運力、低成本趨勢正引領商業航天開啟新時代。萬億市場規模的新賽道即將揚帆起航,為相關產業鏈帶來巨大的發展契機。
中航證券表示,伴隨“航天強國”已經進入到建設落地階段,我國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產業發展的政策,向航天產業傾斜相對更多的資源。其中,以導彈與智能彈藥為代表的國防安全建設重要組成、以火箭與衛星為代表的空間基礎設施及應用有望成為“航天強國”下的重要發展領域。
興業證券指出,政策表述上,“航天強國”與制造強國等并列,標志著航天產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核心層面。而要實現“航天強國”目標,發展商業航天將是必經之路,有助于促進航天活動從“任務驅動”向“需求牽引”轉變,推動產業規模升級發展。目前,我國商業航天正處于發展突破階段,萬星規模的“星網”和“千帆”星座均已啟動組網建設,產業發展有望迎來重大加速拐點。根據兩大星座組網規劃“十五五”期間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和衛星需求將有顯著提升,建議關注運載火箭和衛星制造環節業務機遇。
責編:戰術恒
排版:王璐璐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