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交通運輸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前三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前三季度鐵路、公路、水路、民航貨運量分別完成39.1億噸、319.1億噸、74.2億噸和74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8%、4.1%、3.7%和14%。
前三季度,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06億人次,同比增長3.1%。分方式看,鐵路、民航客運量分別完成35.4億人次和5.8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和5.2%。
鐵路完成投資5937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交通運輸行業經濟運行穩的態勢鞏固延續、新的動能加快培育、發展韌性持續彰顯,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有力服務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貨運量方面,前三季度,完成營業性貨運量432.5億噸,同比增長3.89%,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3.9%、增速較二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分方式看,前三季度鐵路、公路、水路、民航貨運量分別完成39.1億噸、319.1億噸、74.2億噸和74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8%、4.1%、3.7%和14%。
港口貨物吞吐量方面,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35.7億噸,同比增長4.6%,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5.8%、增速較二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6億標箱,同比增長6.3%,分結構看,內貿、外貿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3.2%和8.4%。
人員流動方面,前三季度,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06億人次,同比增長3.1%。分方式看,鐵路、民航客運量分別完成35.4億人次和5.8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和5.2%;公路完成人員流動量462.8億人次,同比增長2.9%;水路完成客運量2億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國慶中秋假期,公眾出行需求高位釋放,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達24.33億人次,日均3.04億人次,同比增長6.3%,其中單日最高達3.36億人次,創歷史同期新高。發達的綜合運輸網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出行和交通物流高位運行,也有力支撐了假日經濟的火熱。
此外,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6萬億元。分方式看,鐵路完成投資5937億元;公路完成投資1.78萬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分別完成投資9296億元、4343億元和2753億元;水路完成投資1605億元;民航完成投資829億元。
建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介紹,交通運輸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系統推進“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加速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規模化創新應用。近期,將從四個方面重點推進:
首先,加強科技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十五五”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將進一步聚焦建設智能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力布局研發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融合的關鍵技術,組織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攻克重大技術,研發關鍵裝備,創新發展模式。
其次,夯實技術底座,提升數智化水平。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打造多類模型、異構算力、通識數據統一調度平臺,為全行業智能體開發提供基礎能力。
還將面向公路、水路、綜合交通等領域,研發路網運行監測、安全預警和應急指揮調度等智能體,構建覆蓋更廣、功能更強、協同更暢、安全可控的“智慧大腦”和“數據中樞”。
再次,深化場景應用,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全面實施人工智能“十百千”創新行動,針對前期梳理出的860項典型場景,圍繞智能駕駛、智慧公路、智慧航運等重點領域,組織一批代表性試點示范,實施一批標志性創新工程,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全場景落地應用。
最后,優化產業生態,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遵循“市場主導、政府支持”的原則,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參與,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完善“人工智能+交通運輸”標準體系,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