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金融街論壇:金融街之聲——‘金融街發布’成果專場發布活動”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舉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一級巡視員吳智偉出席活動并介紹北京市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成果。
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投資力量,也是維護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及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推動《指導意見》《實施方案》各項政策措施在北京落地見效。北京證監局聯合市委金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出臺了《北京市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各職能單位、相關企業的職責作為重點,結合北京地區發展實際和資源稟賦,提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若干舉措。主要包括:一是優化市場生態。推動建立健全商業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推動樹立長期業績導向。提高在京上市公司質量,鼓勵具備條件的上市公司回購增持。二是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引導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努力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收益,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鼓勵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豐富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推動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提高權益類私募資管業務占比,適配居民差異化財富管理需求。三是優化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提升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投資覆蓋面和靈活度,支持具備條件的用人單位放開企業年金個人投資選擇,鼓勵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開展差異化投資。四是鼓勵銀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優化激勵考核機制,暢通入市渠道,提升權益投資規模。
前期,在北京市政府、市委金融辦的統籌領導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實施方案》在北京市的落實工作開局良好,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不斷顯效。
一是在京上市公司質量有效提升,回報更優的市場生態正在構建。北京證監局聯合多部門推動在京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增持貸款45家次,累計獲批額度193.3億元;285家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6054億元;中期分紅覆蓋面不斷提升,目前已有64家公司發布2025年中期分紅方案或實施公告;此外已有近百家公司制定三年以上分紅規劃,轄區上市公司“優等生”形象凸顯。
二是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取得實效。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完成83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費率調降,銷售費率改革也已正式落地,預計每年合計可為投資者節約100億元的費用。
三是實際權益投資比例明顯提升。公募基金方面,截至2025年9月底,轄區基金公司管理權益類基金1090只,規模1.94萬億元,權益類產品數量同比增長19.0%,規模增長25.56%。在京公募基金制定投資A股流通市值增長實施方案,積極落實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在京基金管理人將每年利潤的一定比例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同時鼓勵員工以自有資金跟投旗下權益類基金。養老金方面,轄區基金公司合計管理社保基金5,766.49億元,同比增長13.41%,管理企業年金6,560.68億元,同比增長14.99%,基本養老金6,334.64億元,同比增長34.31%,職業年金5,699.03億元,同比增長21.93%,“長錢長投”的正向循環進一步改進。
四是各類中長期資金的考核周期逐漸拉長。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基本建立了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制度,隨著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進一步落地,將持續落實長周期考核要求,更好提升長期投資穩定性。北京市職業年金基金、企業年金已設置長期考核指標,在京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正逐步建立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
五是進一步鞏固形成落實增量政策的合力。《實施意見》在制定過程中,市委金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北京證監局一起緊密協同配合,共同推進各項政策舉措。下一步,在市委金融辦的統籌協調下,北京證監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協同和信息共享,強化工作合力,確保《實施意見》各項舉措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