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落地。
10月2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簡稱“外匯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便利外匯資金結算 支持外貿穩定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從推動便利化政策優化擴圍、支持貿易新業態等創新業務健康發展、提升服務貿易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三個方面推出9項政策措施,進一步便利市場經營主體辦理跨境貿易業務。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做主題演講時已預告,近期將新出臺9條政策措施,主要是擴大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范圍和軋差結算業務種類,優化貿易新業態主體外匯資金結算,放寬服務貿易代墊業務管理,更大力度推動貿易創新發展。
外匯局明確,將繼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便利經營主體跨境貿易收支,不斷提升跨境資金結算質效,切實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優化擴圍
在推動便利化政策優化擴圍方面,《通知》提出將推動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優化擴圍,在現有試點地區的基礎上,進一步覆蓋更多有實需、經營主體合規狀況良好且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地區。
自2022年啟動試點以來,外匯局已在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等地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試點政策包括便利經常項目外匯資金收付、支持新型國際貿易結算、擴大貿易收支軋差凈額結算范圍等。目前,試點工作成效良好,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同時,有力促進了試點區域涉外經濟發展。
《通知》還提出拓寬試點企業經常項下資金軋差凈額結算業務種類,支持貨款與貨物貿易相關運輸、倉儲、維修、賠償等服務費用之間的軋差凈額結算,降低資金結算費用。進一步簡化優質跨國公司經常項目資金集中收付和軋差凈額結算手續,支持銀行按展業原則為其便捷辦理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更好釋放外匯便利化政策集成效能。支持銀行根據優質企業提供的薪酬材料,核定薪酬結購匯金額,為企業涉外員工便捷辦理相關業務。
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
在支持貿易新業態等創新業務健康發展方面,《通知》鼓勵將更多貿易新業態主體納入便利化政策范疇。發揮優質電商平臺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推薦增信作用,推動銀行將更多貿易新業態相關的中小型企業納入優質企業范圍,適用更加便利的貿易資金結算政策。
同時,引導銀行轉變傳統審單方式,憑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供的訂單、物流等線上生成的電子交易信息,通過系統自動批量審核,為貿易新業態主體便捷辦理收付匯。
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市場主體快速發展。據海關總署初步測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2.06萬億元,增長6.4%。
作為貿易新業態,跨境電商極大便利了國內外的消費者。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10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優化跨境電商的監管模式,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企業通關的便利性和規范性,助力我國跨境電商持續高質量規范發展。
《通知》還明確,銀行應建立經常項目特殊外匯業務處置制度。對于境內機構具有真實、合法交易背景的經常項目外匯業務,銀行應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高效辦理經常項下個性化、復雜化的創新外匯業務。
提升服務貿易企業資金使用效率
為提升服務貿易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通知》將放寬服務貿易代墊業務管理,明確境內企業與交易對手方間代收代付貨物運輸、倉儲、維修等費用,可直接在銀行便利辦理相關資金收付。
在開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境內外機構間代墊報關、倉儲、物流等服務費用的情形比較常見,《通知》規定落地后,將進一步簡化相關資金結算手續。
同時,《通知》提出便利承包工程企業境外資金集中管理。允許在多個國家(或地區)開展承包工程項目的境內企業,經所在地外匯局辦理服務貿易外匯存放境外登記后,可在境外開立資金集中管理賬戶,用于跨國、跨地區集中管理和調配境外承包工程資金。
對外承包工程是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對帶動產品技術服務“走出去”、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我與相關國家互利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通知》支持承包工程企業跨國家、跨地區集中調配使用資金,有效盤活海外工程項目的“沉淀”資金,切實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