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間,蜂助手(301382.SZ)發布2025年三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51億元,同比增長41.64%;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32億元,同比增長46.60%。分季度來看,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8億元,同比增加57.57%;扣非后歸母凈利潤5668.67萬元,同比大增195.42%。業績穩健增長背后,是公司上市以來首份定增預案的戰略牽引,更是算力基建賽道的前瞻布局與三大業務的深度協同的階段性成果。
當前,蜂助手正以5G網絡和云終端平臺為服務載體、AI硬件為入口終端、自研低功耗SoC芯片為連接媒介,逐步構建起“以云養芯”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加速落地AI泛終端生態閉環。
政策錨定算力價值,定增發力云終端基建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面向未來五年,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笆逦濉睍r期,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此政策東風下,蜂助手前瞻性地將云終端算力中心建設置于戰略核心位置,以9.84億元定增預案為抓手,將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向戰略高度,其中超5億元投向“云終端算力中心項目”,成為布局核心。
從項目落地細節來看,算力中心建設項目一期建設約700個機柜(每柜5臺服務器),成本結構中基建成本低,主要成本為服務器采購等,采用滾動投入策略,不一次性建滿,按客戶需求逐步擴容,實現“即用即投”。
這一布局的深層邏輯,源于公司對云終端業務痛點的長期洞察。近年來,蜂助手持續加大在云終端產品技術的研發投入,并面向ToC及ToB用戶分別開發了對應的產品應用。值得一提的是,該算力中心并非單一的硬件設施,而是支撐核心業務的算力底座。規劃覆蓋云游戲/云掛機、營銷云手機、云應用、泛終端/云手機四大核心場景。通過這一項目,蜂助手將搭建起一張高效、穩定且具備彈性擴展能力的分布式算力網絡,實現云終端業務從底層算力架構到上層應用服務的全面自主可控,為后續業務創新與市場拓展提供堅實支撐。
在提升效益的同時,算力中心建成后也將顯著降低蜂助手云終端業務的成本。經測算,自建算力中心相比租賃方式,每路(單臺服務器可虛擬的云手機實例個數)整體成本可下降約60%。
三大支柱協同發力,商業模式閉環搶占生態入口
隨著算力中心建設的推進,公司“一個基礎、兩個方向”的戰略正逐步落地,進而構建“云終端+算力+AI服務”三位一體的下一代智能終端基礎設施平臺,最終指向AI泛終端生態平臺的核心目標。
作為“云終端+AI算力+服務聚合”基礎設施服務商,蜂助手的三大業務支柱形成了“大腦-身體-神經”的有機協同體系。其中,云終端算力中心提供“大腦”支撐,為各類終端設備提供云端算力與服務聚合能力,解決終端算力不足痛點;物聯網終端為家庭/商業提供“身體”,升級現有5G智能終端,集成AI大模型+云終端服務能力;瘦終端SoC芯片為海量輕終端提供“神經”,專為自有云定制,全棧集成“算力+OS(操作系統)+算法+協議+通信”,以“一芯多能”的方式解決客戶開發AI硬件時的需求。
針對AI終端“智能化與低成本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蜂助手將芯片作為破局關鍵。公司表示,將在端側研發系統級芯片,集成輕量操作系統、本地AI推理算法、5G通信模塊、云終端連接協議,使30—100元低成本終端也能接入大模型。這種“一芯多能”的設計,與算力中心、物聯網終端形成技術協同,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壁壘。
協同效應的放大,離不開“以云養芯”的商業模式創新。蜂助手計劃以免費或低價提供SoC芯片來搶占下一代AI終端的入口,通過算力月租與云服務訂閱形成價值閉環。蜂助手董事長羅洪鵬此前曾對外表示,芯片的設計將和云終端技術進行深度協同,該業務本質不是銷售芯片,而是銷售云服務、算力和生態。
從半年報的穩健增長到三季報的戰略深化,蜂助手正完成從“服務平臺”轉向“生態平臺”的蛻變。正如羅洪鵬所言,生態型企業的價值遠超產品型企業,而蜂助手正通過算力運營與AI賦能,在泛終端領域搶占產業價值鏈制高點。(文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