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勢強勁的黃金、風格輪動的權益資產、陷入收益率下行通道的債券……前三季度各類資產的表現,似乎都出乎市場的意料。有業內人士更是笑言:“今年選對了資產,就贏了!”
四季度,應該選什么資產?帶著上述問題,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多家外資機構和知名私募。在這些機構看來,盡管市場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投資機遇也隨之浮現:全球降息周期下,權益資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受益于AI浪潮與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長板塊;黃金雖經歷調整,但其長期配置邏輯依然穩固,波動或許會創造“擊球區”;債市震蕩之下,債券仍可做組合“壓艙石”,可轉債也機會豐富。
用機構的話來說,做好股、債、商品相結合的均衡布局,是四季度“收官之戰”的勝負手。
權益資產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采訪中,多家機構對權益資產四季度走勢表達了樂觀預期。他們認為,從全球情況來看,通脹溫和、貨幣政策趨于寬松、企業盈利穩健以及部分市場的估值優勢,共同構成了支撐權益資產上行的積極因素。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資深環球市場策略師蔣先威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全球通脹指標處于溫和區間,有利于各國央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從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預期來看,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多保持不錯的增長,這或為全球權益資產繼續上行提供良好基礎。
路博邁基金首席市場策略師朱冰倩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美聯儲降息有望推動美元流動性外溢,新興市場權益資產將直接受益。歷史情況表明,在美元走弱周期中,新興市場表現通常優于發達市場。具體來看:港股由于估值處于歷史中低位,疊加其對外資流動的高度敏感性,有望迎來補漲行情;A股則受益于“反內卷”政策對盈利預期的托底,以及政策對科技成長與高端制造領域的長期支持,AI、機器人、新能源等板塊仍將是市場主線。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涌入港股市場,前三季度凈流入規模已超1.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時,外資增配中國資產的趨勢也日益明確?!敝毂环Q。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從全球宏觀環境看,美聯儲已明確重啟降息周期,四季度大概率還會繼續降息,美元指數將持續走弱。在此過程中,全球資金將加速流向估值合理、增長確定性強的權益市場,尤其是政策面和基本面頻現積極信號的權益市場。因此,在四季度“收官之戰”中,權益資產大有可為。
談及中國資產,寶曉輝認為,目前A股市場確實處于“外部壓力與內部支撐”的博弈階段。當前,海外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短期內或擾動市場。但是,在積極政策不斷發力和經濟穩步復蘇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從而對大盤點位形成有力支撐??偟膩砜?,A股中長期向上的基礎并未動搖,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
利位投資總經理張晟剛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降息背景下,寬松貨幣政策帶來充足的市場流動性,有利于新興市場資產估值修復,尤其是中國權益資產配置性價比較高。
黃金仍具配置價值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在波動中顯著走強。不過,黃金市場近期出現了一輪較為明顯的調整,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對此,施羅德投資中國內地及香港多元化資產產品業務主管陳江穎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金價調整主要是前期漲幅過大而引發的獲利回吐,支撐黃金走強的基本邏輯并未改變。黃金作為對沖主權債務風險、通貨膨脹及地緣政治事件的有效工具,仍受到較低實際利率,以及各國央行、機構與零售投資者持續強勁需求的共同支撐。
朱冰倩認為,短期內,金價面臨顯著的技術性回調壓力。金價在突破4000美元/盎司關鍵點位后,獲利盤拋壓加重,加之美元可能的反彈與地緣局勢的暫時緩和,都可能引發市場震蕩與回調。
“不過,放眼中長期,黃金走強的邏輯依然穩固,其主要由三種核心因素支撐:美聯儲降息周期、全球央行持續購金,以及市場對美元信用的擔憂。”朱冰倩稱。
竹潤投資相關人士也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近期黃金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主要緣于前期金價上漲過快所形成的超買壓力。展望后市,該機構仍對黃金持樂觀態度,理由包括兩點:一是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或將推動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價格上漲,進而對金價形成支撐;二是海外不確定性可能持續存在,全球資金的避險需求預計將鞏固黃金的價位基礎??傮w來看,短期金價或維持震蕩格局,但中長期仍有上行空間。
寶曉輝表示,黃金板塊是當前多重邏輯共振下的不錯選擇。她解釋稱:首先,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引發市場對全球供應鏈與經濟增長的擔憂,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將獲得資金流入;其次,黃金的避險需求從“短期脈沖”轉向“持續支撐”,這在無形中增強了黃金的投資價值;最后,美元指數走弱,也打開了黃金價格的上行空間。
除黃金外,多家機構對鋁、煤炭等商品及其相關板塊也較為關注。
滬上一位私募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銅鋁庫存處于低位,疊加通脹周期下全球經濟增長,市場對銅等資源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前期銅積累了一定漲幅,鋁及其相關板塊四季度或出現機會。與此同時,冬季采暖需求高峰期即將到來,煤炭需求量有保障,疊加煤炭板塊具備紅利屬性,相關機會值得關注。
“平衡”策略成機構共識
針對四季度的資產配置,多家機構不約而同地采取了“平衡”策略。其核心思路在于,通過股票、債券、商品等資產的多元化組合,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分散風險、把握機會,力求平穩度過市場的復雜階段。
蔣先威認為,總體來看,四季度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依然難以消散。在此背景下,采取全球多元資產配置或是更為穩妥的策略:一方面,關注權益市場的基本面與結構性機會;另一方面,利用債券、黃金等防御性資產來對沖風險。通過全球市場的多元化布局,可有效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張晟剛表示,當前全球宏觀環境較為復雜,股債商大類資產走勢受宏觀因素交織的影響:權益資產方面,A股和港股仍將演繹結構性行情,應密切跟蹤政策發力下的企業基本面改善情況;債券方面,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利率繼續上行可能性較低,相關投資品種可以在組合中發揮防御性作用;商品方面,黃金在美元信用走弱的趨勢下值得長期持有。
竹潤投資認為,后續采用“核心+衛星”的配置策略,即“核心部分”配置A股、港股和黃金資產,“衛星部分”則可在銅鋁等工業金屬方面進行布局。
朱冰倩表示,四季度可采取“均衡偏進取”的資產配置策略,整體側重成長與資源品方向,同時兼顧防御。她表示,科技成長與高端制造板塊主要受益于全球AI產業浪潮與國內“新質生產力”政策的共振,在流動性趨于寬松的環境下,高成長板塊有望優先受益。具體可關注A股與港股中的AI算力、半導體、機器人及創新藥出海等方向。另外,美聯儲降息壓制實際利率,疊加地緣沖突與供給瓶頸,讓資源品也具備戰略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