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價格悄然上漲,截至目前,漲幅達20%。

“集裝箱運輸市場(歐洲航線)逐步進入旺季。10月初現貨運價降至1400美元/FEU后,船司挺價意愿增強,連續宣漲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運價。在基本面結構改善的支撐下,部分海外進口商提前安排圣誕節假期前的進口運輸、船司主動空班收緊運力等,助推現貨運價穩步抬升。10月下旬,現貨市場運價上漲至1750美元/FEU,11月上旬報價進一步上漲至2250美元/FEU。相比之下,美線運價的改善則更多受宏觀因素的影響。”海通期貨研究所航運組負責人雷悅表示。
建信期貨航運分析師黃雯昕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航司蓄力挺價,市場悲觀預期得到一定修正。此外,中東沖突再起也從情緒上提振了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的價格。但從基本面看,市場并沒有出現明顯好轉。貿易爭端的影響逐漸顯現,歐洲進出口增速持續走弱。另外,供給端目前仍處在運力持續釋放的趨勢中。
據了解,集運市場的定價相對獨立,更多是船司基于基本面供需結構,包括長協和現貨的訂艙需求,以及近期有效運力的部署等因素進行評估。在目前的經貿結構中,運輸成本的上漲是由國內出口商和海外進口商共同承擔的,具體比例取決于商品品類。如低附加值的日用百貨等,通常是海外商超的主要進口品類,運費成本更多由其承擔;而光伏、白電等“新三樣”品種,運費更多由國內出口企業承擔,因此,運價上漲也會擠壓其出口利潤。
“此輪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價格回升主要受到現貨市場漲價的支撐,但需求端的表現并不算火爆,如馬士基11月第一周大柜開艙價為2350美元和2467美元,目前僅小幅漲至2360美元和2478美元,后期漲價空間和落地程度有待觀察,預計對通脹影響有限。”黃雯昕說。
當前這輪上漲行情是短期脈沖式的,還是中長期可持續的?未來需要重點關注哪些信號?對此,雷悅認為,此輪現貨運價上漲更多是周期性的傳統旺季表現,并無較大的宏觀因素或者“黑天鵝”事件驅動,以短期脈沖式行情為主。在宏觀面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集運旺季通常持續至農歷春節前1~2周,春節長假前出貨完畢后因缺乏貨量的有效支撐,運價將再度回歸淡季表現。2026年集裝箱歐線運輸市場整體供需結構將進一步弱化,主要壓力來自供給端。根據相關機構統計,2026年遠東到歐洲的集裝箱貿易需求預計同比增加0.4%,而部署在該航線的集裝箱船運力增速高達4.6%。
“后期要看‘強預期’下能否實現‘強現實’,如果得不到基本面支撐,運價上漲恐難持續,且面臨紅海復航和運力持續釋放帶來的供應壓力。”黃雯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