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小紅書-第257期
過面塵土、傷痕累累,但我們依然且必須相信時如果不是翻開歷史,投資者很難想象:在短短幾個月內,一種炙手可熱的商品價格會從每株3萬美元到跳水到十幾美元甚至最后歸零,讓大量卷入其中的參與者淪為乞丐。
人類的本性都存在慕強,普通投資者容易被流行風向所吸引,但如果不問利潤來自何方,那么直沖云霄的價格和令人艷羨的利潤可能都會成為致命“絞索”。投資大師們不是因為天性保守,而是因為有意識地搜集足夠多的反面案例,明白跟風投資背后的重大風險,才提出“不懂不做”,堅持不被流行的風向吸引,從而避免不可逆的傷害。
有人會說,為何不去利用一場泡沫?追逐泡沫所帶來的財富看似很輕松,實則是天下最危險的事。這是因為泡沫的破裂往往是迅速而決絕,幾乎無人可以全身而退。投資者須謹記巴菲特所說的:“搞金融和擠在劇院里不一樣,你不能離開座位直接向出口跑去,你必須找到能夠頂替你的位置的人才行,必須有人來跟你做交易才行?!?/p>
盡管整體的金融泡沫非常少見,但局部性的金融泡沫時有發生。然而,如果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幾乎所有的反面金融案例都顯示:一場泡沫無論能吹多大,最終避免不了趨于歸零的結局,而其中絕大多數參與者絕不僅會喪失紙面利潤,而且會喪失自己的本金,那些通過借貸來參與泡沫的投資者更是陷入負債深淵。
在金融投資中,流動性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刻消失。如果發生重大損失,這將改變你的人生,輕率的投資容易做出,但其帶來的后果卻會成為你不能承受之重。投資需要三思而后行,在考慮賺錢之前需要優先考慮損失的可能性。
泡沫之下潛藏“絞索”
人性的瘋狂超出想象,一株本來沒什么價值的郁金香球莖到1636年時價格相當于現在2.5萬至3萬美元,相當于“一駕新馬車、兩匹灰色駿馬和一套完整馬具”。
“不論貴族還是平民,或是農民、工匠、水手、男仆、女仆,甚至是煙囪清掃工和老裁縫女工,都在買郁金香。從上至下的各個階級都把財產變現再投進郁金香市場中。房屋和土地被賤賣以獲取現金,或者直接作為支付工具在郁金香市場上被低價出售。外國人很快也陷入這一瘋狂的漩渦,于是錢從四面八方涌入荷蘭?!辈闋査埂渼P在《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一書中描述道。
毫無疑問,價格的每輪高漲都會吸引更多的投機者加入。與此同時,這也仿佛證明了價格的合理性,為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打開空間。
1637年,這場泡沫走向尾聲,已經醒悟的人和焦慮不安的人開始脫身,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一些人看到他們脫手,也著急出售,由此引發了恐慌,價格迎來斷崖式的跌落。要知道那些投機者中的一大部分還是用抵押財產的貸款購買郁金香的,他們要面臨突如其來的財產剝奪甚至破產。
麥凱說,大量的商人幾乎淪為乞丐,很多貴族失去家產,陷入萬劫不復境界,這場災難之后,人們極端痛苦,互相指責,到處尋找替罪羊,但這場災難的真正原因是大眾狂熱和對金融規律的無知。
所有的金融泡沫都暗含了歸零風險
對金融歷史的輕視導致了泡沫一次又一次上演,人類不斷重溫教訓。投資大師們對“不為清單”的重視程度貫徹投資始終,他們絕不去參與自己不明白的投資。
在“南海泡沫”中,牛頓損失了2.5萬鎊,這筆錢大概相當于今天的300萬美元,由此留下了牛頓的那句名言,時常被人說起,用以提醒股市的風險——“我能算出天體的運行規律,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
人們很難在金融泡沫中致富,這是因為人性難改,所有的人都不想錯過發財的機會,想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撤離市場,然而此時已經來不及了。
追逐泡沫是踏上財富的不歸路,巴菲特對此有清醒的分析?!八麄兠髅髦溃谖钑毫舻臅r間越久,南瓜馬車和老鼠現出原形的概率就越高,但他們還是不舍得錯過這場盛大舞會的每一分鐘。這些輕佻瘋狂的參與者都打算在午夜來臨的前一秒離場。問題來了:舞會現場的時鐘沒有指針!”
投機看似天下最為容易的事,實則是最危險的事??傆幸桓樤诘却總€泡沫,當二者相遇的時候,新一波投資者會再次重溫老教訓。
任何金融泡沫都暗含了資金歸零的風險,即使這次僥幸逃脫,下次參與金融泡沫的結果可能依然為零,再大的基數乘以零依然是零。
這就是重陽投資創始人裘國根曾說過的,運用在投資中,如果一種策略不具有“遍歷性”,那么就意味著爆倉或出局的可能,投資就變成了危險的“俄羅斯輪盤賭”。
在任何一項投資中,只要存在完全虧損的可能,那么不管這種可能變為現實的概率有多小,如果無視這種可能繼續投資,資金歸零的可能性就會不斷攀升,早晚有一天,風險無限擴大,再巨大的資金也可能化為泡影,沒有人能夠逃得了這一切。
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是要避免重大的不可逆的虧損,這也是投資大師們在過去幾十年中從來不會被熱點誘惑,從來不背離自己投資原則的原因。他們不是對新事物反應遲鈍,而是深諳金融的歷史,他們不想將自己的人生代入那些在泡沫破裂中悲慘的人生。
當股市熱門概念股炒作之風逐漸消退之際,后知后覺的資金成為高位站崗者,不僅紙面浮盈隨風而逝,本金或許會一同“消失”。
然而,在下一次概念股升起之時,仍有投資者會滿懷希望地去參與,來回“坐過山車”卻讓人欲罷不能。要知道大部分偉大的投機者,不是在貧窮中結束他們的日子,就是一次或多次接近這種狀況。即使投機天才——“股票作手”利弗莫爾一生也破產了4次,最終在紐約飯店的衣帽間自殺。
他們為何不能及早收手,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心理秘密?
為啥讓人欲罷不能?
在1929年美股大崩盤期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1929年初,有一名投機者擁有75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大筆錢,都是他在前三年賺的。他的聰明之處在于:用150萬美元來買債券并交給他的妻子,他鄭重其事地說:“親愛的,這些債券現在是你的了,這足夠我們后半輩子的開銷。我會繼續投機賺錢,但無論什么場合下我向你要這些債券,都千萬不要給我,因為我肯定已經瘋了。”
6個月后,為了撈回他確信只是暫時損失的600萬美元,他需要一筆保證金。他去找他的妻子要錢但被拒絕了。最終,他還是說服了她并要到了債券,但同樣一去不回。
投機為何如此讓人欲罷不能?我們需要了解投機心理。如果你不夠了解自己,市場會幫助你用昂貴的代價做到。
從心理層面上來說,普通人中很少有人能憑借自己的服務或才能一星期賺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或許有特殊才能的人可以,但這種人太少了。而在概念股或者其他投機品種上升途中,投資者一星期賺百分之三五十,三個月賺一倍都是常事。這個金錢游戲實在太刺激太好玩。
巴菲特曾推薦過《金錢游戲》這本記錄了20世紀60年代投資者眾生相的書,盡管那個年代和今天投資的主題不同,但人性不變,投機的心理完全一樣。
該書記錄了一位名叫哈利的投資者,他在最初只有幾千美元,后來幸運地搭上了電腦股的熱潮,他買入的公司從10美元飆漲到260美元,哈利因此賺了25萬美元。哈利把股票質押給銀行,用借來的錢買入更多的股票。哈利誓死要賺到改變人生命運的100萬美元。
“如果你抵押100美元的股票借30美元,當股票下跌30%時,你把錢還清還會剩下一些籌碼,但是你拿到30美元買更多的股票,然后再拿這些股票借錢,而當這些股票上漲時,你再用他們借貸更多的錢。那一旦股價下跌,因為你沒有任何資金儲備,甚至連你的本金也會蕩然無存。”哈利深諳這一點,但他依據生命的長度,以及想在生命中完成的目標來衡量風險,他絕不要平庸地活著。
哈利有很多擁躉,投機具有致命的誘惑力,他們期望股票上漲足夠改變他們的生活,做任何以前想做而沒有能力做到的事。哈利的財富像冰山一樣向上生長,冰山的底部來自向金融機構借的錢。哈利幾乎要變成了百萬富翁,但大盤1962年開始下跌,個股更是重挫,哈利的財富冰山也開始融化,整個過程如黃粱一夢。
哈利在投資生涯中,重蹈覆轍了很多次,他在攢夠了本金后依然延續以前的投資風格,滿懷希望地參與下一次主題浪潮,直到失敗再次來臨。哈利多少年來都在原地打轉,始終沒有實現設定的財富目標。
音樂不停就繼續跳下去
在投機游戲中,人們總是無數次接近成功又被重重摔在地上,參與這個金錢游戲的秘訣是,必須提早離場,絕不戀戰,才能笑著離開,但大多數人不舍得離開,越是瘋狂的頂點看起來越安全。
《金錢游戲》的作者用了一個比喻:我們都參加了一場精彩的派對,根據游戲規則,我們知道自己在某個時點應該離開,因為“黑騎士”會從露臺的大門現身,殺死所有狂歡的人。早點離開的人也許會獲救,但因為音樂和紅酒非常誘人,讓我們流連忘返。不過我們會問:“現在幾點了?現在幾點了?”只是沒有一個時鐘在正常運作。
所以我們知道,未來會發生這件事,而且確實發生了?!昂隍T士”來了,殺死了狂歡的人,即使號稱有著謹慎、忠誠等美德的人也不例外。如果你在1960年末期把錢交給他們,幸運的話,錢還剩下一半。
知名價值投資者賽思·卡拉曼說:“投機者很少,甚至從不關注下行風險,尤其是在上漲的環境中,在行情好的時候,很少有人能遵守紀律,堅持嚴格的估值標準和風險規避策略,尤其是當大部分拋棄這些準則的人快速致富的時候。因此,一旦‘黑騎士’到來,將會拿走一切?!?/p>
投機是一種想要把小錢變成大錢的努力,但可能不會成功;投資是一種想要避免大錢變成小錢的努力,應該能夠成功。如果你試圖在一年的時間內賺四五倍,那成功的概率很可能會很低,但如果你試圖一年賺4%或者8%,只要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投資者應該有極大的概率成功。
過去若干年資本市場的年化收益為10%左右,短期看并不會對財富產生太大影響,金錢游戲者未必看得上,但長期復利卻是奇跡,10年年化10%的復利收益是1.6倍,20年6倍,30年16.5倍……更何況市場不是有求必應的機器,不遵守投資的規律最后都是來回“坐過山車”,竹籃打水一場空。正如段永平也曾說過,在投資的路上,并不是條條大道通羅馬,而是一條大道通羅馬。
短期看,價值投資一點也不刺激,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絕不會被投機狂潮所誘惑,這是因為他們很早就明白投機成功靠運氣,人們不能一直交好運。投機得來的財富最終一定會還給市場,一切還得從頭再來。價值投資者的人生只需要富一次,絕不能回到原點。
價值投資者認為,證券并非投機工具,而是代表了對標的公司的部分所有權或者債權。沒有哪一位長期投資者會因為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而后悔,而且信奉價值投資基本理念的投資者,也很少會轉而信奉其他的投資方法。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