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行情仍在繼續!
A股市場中具有象征意義的一幕再度出現:寒武紀股價超越貴州茅臺,重奪A股“股王”寶座。10月24日,國產人工智能芯片龍頭寒武紀高開高走,截至收盤報1525元/股,上漲9.01%,市值約為6380億元,再度沖擊歷史新高。同日,貴州茅臺下跌超1%,股價報收1450元/股。
有公募人士分析稱,這一投資偏好的變化彰顯經濟結構正由傳統的重資產、以出口驅動的產業轉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寒武紀等科技龍頭企業的崛起,代表著新舊動能轉換在實質推進,這正是新動能在資本市場投射的一個縮影。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寒武紀的爆發,外資也給予了“特別關注”。日前,高盛再次上調寒武紀目標價至2104元/股。
此外,在寒武紀近日落地的定增事項中,多家公募斥資數億元“折價”認購該公司股份,而經過10月24日的大漲后,這部分投資浮盈已經超過27%。
寒武紀重回“股王”寶座
拉長時間來看,年內寒武紀股價漲幅已經超過130%。8月份,寒武紀曾創下1595.88元/股的歷史高位,隨即回撤幅度超過了兩成。然而在這一輪的科技主線中,以該股為代表的一眾芯片股韌性凸顯,在盤整數周后,寒武紀時隔近兩個月再度向歷史新高發起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踴躍買入的不僅僅是國內投資者,外資大行亦在寒武紀節節走高的過程中為其“拔估值”。近日,高盛再次上調寒武紀目標價至2104元/股,高盛表示,寒武紀業績強勁,保持對公司的積極看法,上調12個月目標價至2104元/股。
高盛分析師Verena Jeng等在報告中指出,考慮二季度業績,以及更高的人工智能芯片出貨量、更低的運營費用比率、反映中國云資本支出擴張等,將寒武紀2025—2030年的凈收入預測上調,其中今年預測上調34%為最高。
而在此前的8月25日,高盛將寒武紀目標價上調50%至1835元/股,主要因中國云計算資本支出提高、芯片平臺多樣化及寒武紀研發投入增大。
從財務數據來看,業績的爆發為股價走牛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日前,寒武紀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7.27億元,同比增長1332.52%;凈利潤為5.67億元,同比扭虧。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46.07億元,同比增長2386.38%;凈利潤為16.05億元,同比扭虧。從此前的虧損王成為“股王”,在國產化趨勢疊加AI浪潮下,寒武紀正用逐季改善的基本面消化已經積累的高估值。
定增事項浮盈已超27%
搭上寒武紀熱潮的還有一眾基金們,10月24日,ETF漲幅榜被“通信設備”和“科創芯片”等主題包攬,前者是以“易中天”為核心的通信設備主題指數,后者即是以寒武紀為核心的芯片概念指數。
如國泰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等公募旗下科創芯片ETF漲幅超5%,科創創業、科創信息以及雙創50ETF等也有類似漲幅,其中科創50ETF更是創下55.22億元的成交額。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有403家基金持倉寒武紀,持倉股數6301.03萬股,占寒武紀總股本的15.09%。
具體來看,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的持倉股數最高,分別為1137.56萬股、864.34萬股、443.34萬股,這部分產品多為體量巨大的被動基金。主動權益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寒武紀成為英大靈活配置、富國新興產業和國投瑞銀銳意改革等20余只產品的頭號重倉股,僅在下半年,寒武紀股價漲幅就超過了150%,也為這些產品凈值貢獻良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寒武紀還披露了定增公告,獲配的公募產品當前也浮盈不菲。
10月21日,寒武紀發布公告,定增發行價為1195.02元/股,募集資金約39.85億元,對應認購總股份數量約333萬股。
寒武紀此次定增共有13家機構參與,包括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諾德基金、博時基金、國投瑞銀基金、嘉實基金等,廣發基金以12.08億元的獲配金額位居首位。其中,參與定增的知名基金經理和產品包括歸凱管理的嘉實新興產業,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創新升級、廣發雙擎升級、廣發科技先鋒,施成管理的國投瑞銀先進制造、國投瑞銀新能源等。
據測算,截至10月24日,這剛落地不久的“折價入股”事項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浮盈,當前股價較定增成本價漲幅已經超過了27.6%。
經濟新舊動能的生動折射
對于寒武紀再度超過貴州茅臺接過A股“股王”接力棒,華東某基金經理認為,相對于成熟的消費品龍頭如貴州茅臺等,部分資金開始青睞更具有未來空間的科技股,尤其是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引下,科技企業的估值被重新評估,這反映出投資者偏好已向新興產業傾斜,期待在國家政策導向和技術突破中捕捉成長機會。將此與茅臺相比,實質上就是在權衡過去的輝煌與未來的希望。資本市場正在重新評估哪些產業更能代表中國經濟的未來,并毫不猶豫地用真金白銀“投票”。
“從宏觀視角來看,這一投資偏好的變化彰顯經濟結構正由傳統的重資產、以出口驅動的產業轉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寒武紀等科技龍頭企業的崛起,代表著新舊動能轉換在實質推進,這正是新動能在資本市場投射的一個縮影。”該基金經理說。
嘉實基金基金經理劉斌認為,認為產業周期、AI 新機遇、國產替代是投資半導體芯片需要重點把握的三大重要邏輯。短期來看,半導體芯片或許會面臨震蕩調整,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AI 產業趨勢是星辰大海,全球大國掀起算力的軍備競賽,科技大廠加碼資本支持,半導體行業或將保持較高的景氣度,具有長期的投資機會。
政策面上,“十五五”規劃主要目標公布,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公報明確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還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同泰基金基金經理陳宗超分析道,2025年開年以來,海外AI公司的付費用戶數、token量逐月快速成長,AI行業終于形成了從資本支出到產生營收的商業閉環,打消了市場此前認為大模型開發只燒錢不賺錢的擔憂。與此同時,中國半導體和國產AI算力行業“當前處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狀態,國家的扶持政策就是行業期待已久的東風。”陳宗超表示。
排版:劉珺宇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