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袁闖
執業資格編號:S0530520010002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擺在首要位置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在“十五五”期間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戰略舉措中,排在最靠前的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以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資本市場是連接產業與資本的紐帶,是培育創新資本、加快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當前,我國金融體系內部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遷,一方面金融資源正在加速從傳統的重資本產業流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直接融資體系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的資本市場將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資本市場也將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一是著力提升融資效率。進一步加快股權投資發展,構建涵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各類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在內的完善的股權投資體系,引導各類股權投資資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提高我國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瞄準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薄弱環節、短板領域,精準發力,推動更多關鍵領域、“卡脖子”環節的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登陸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鞏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全球競爭力。持續推動科創債、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等創新型融資工具發展,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為各類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加靈活與豐富的融資解決方案。
二是提高資本市場價值發現與資源配置效率。資本市場是價值發現、資源配置的場所,這兩項功能的發揮,有賴于資產高效流動帶來的“吐故納新”效應。實施嚴格的多元化退市制度,使不再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退出市場,有利于提高存量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減少“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推動并購重組可以使上市公司不斷吸納新的增長動能、引入新質生產力,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從而提升資本配置效率。
三是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加大投資端建設,推動投融資均衡發展,是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重要手段。首先,建設高質量的資本市場,需要強大的、多層次投資者隊伍體系。國家層面構建以資本市場戰略性儲備力量和穩市機制,有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確保在發生重大沖擊的時候市場能夠保持平穩。要進一步加大社保、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入市規模,壯大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等機構投資者隊伍,倡導各類投資機構“長錢長投”,為資本市場發揮“穩定器”的作用。其次是推動上市公司進一步樹立“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完善公司治理,規范大股東的減持行為,提高分紅比例,持續為投資創造投資回報,增強投資者的投資獲得感。
四是全力提升資本市場的法治環境。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法律法規體系,構建更加成熟、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將有力增強投資者信心。首先,要圍繞證券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與退市等基礎性制度,系統推進法規的修訂與完善,提升市場透明度和運行規范性。其次,加強監管協同與執法力度,持續嚴厲打擊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與投資者合法權益。第三,積極推動境內金融基礎設施與制度規則與國際成熟市場接軌,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投資我國市場。最后,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資本市場安全體系,切實防范數字技術帶來的金融風險和資本市場開放過程中的風險,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加穩健和高效的作用,為“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風險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外部風險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