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房票成為了“高頻詞”,一線城市也全面開啟房票政策探索進程。其中,廣州的動作頻頻。
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出臺《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機制惠企利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措施(第八批)的通知》,其中提到通過拓展房票安置適用范圍至非住宅物業等征拆安置主體來加大房票實施力度,對于跨區通兌、跨用途兌換,征拆涉及住宅、商辦用房、工業物業的鼓勵優先使用房票安置。
房票一般是指在實施城中村和舊城改造時,被拆遷人的房屋安置補償權益貨幣量化后,由區政府指定單位出具給被拆遷人在特定時間、地域和范圍內購置商品房(含住宅、非住宅房源和政府持有房源)的憑證。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僅2024年全國就有超過90個城(區)將房票制度納入拆遷安置工具箱,標志著這項政策已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
記者梳理發現,廣州的房票探索走在一線城市之首。早在2024年1月,《廣州市房票安置實施方案》經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荔灣區積極探索實施路徑,在石圍塘舊城改造項目試點率先推進房票安置新模式。有業內人士表示,廣州打破房票的“使用邊界”,不僅覆蓋多品類而且跨用途通兌,賦予房票極大的自由兌換權,這將極大加強房票的吸引力。
記者采訪發現,房票也成為促進廣州樓市成交的重要力量,許多開發商也在積極爭奪手持房票的客戶。
廣州街頭,購房者正在了解房源信息。 吳家明/攝
“國慶中秋長假之后,我們項目賣出的房源中有一半都是手持房票的客戶。”廣州黃埔區一處在售新房項目的工作人員表示,“房票釋放的集中購房需求正讓市場維持熱度,我們還針對手持房票的客戶定制特別的促銷方案。”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網站今年8月發布的消息顯示,五村七片、楓下、鎮龍西、九樓、金坑銀嶺等城中村改造項目已通過房票認購商品房共1459套,面積共約15萬平方米,金額共約26億元,除區內認購外,黃埔區房票已在增城、從化、天河、海珠、白云等兄弟區“落戶安家”,房票實施速度位于廣州全市首位。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城中村改造是廣州商品房市場的重點推動力量。在原有安置模式不得不調整,市場因舊改受阻而下滑,堅持原有模式不讓步將“共輸”的背景下,“房票安置”基本達成共識,將成為穩定樓市的重要動力。同時,舊改釋放出新增空間,也將成為廣州補齊公共短板、招商引資和房地產發展的新動力。
記者也對深圳一些城中村的業主進行采訪,他們對房票的認知相當于“異地回遷”,部分住戶還是希望回遷到原址。不過,出于降低拆遷風險的考慮,他們還是愿意去了解房票等補償方式。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已經多次明確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在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過程中,強化貨幣化或房票安置,收儲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房等也將對房地產銷售形成重要支撐,預計相關資金卡點將進一步暢通。有業內觀點認為,房票成為政府統籌房源的市場化工具后,可減少安置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二三線城市相比,一線城市推行房票制度以時間換空間的效果更明顯。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