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最新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兩家俄羅斯石油巨頭實施制裁,歐盟也正式通過對俄羅斯第19輪制裁。
消息發布后,市場對俄羅斯原油供應可能中斷的擔憂加劇,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23日上海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收盤漲幅超4%,焦煤期貨主力合約漲幅超5%。截至記者發稿時,NYMEX原油期貨漲超5.8%。
美歐開啟新一輪制裁
在與俄羅斯的外交陷入僵局后,美國特朗普政府采取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經濟施壓措施,新制裁意味著俄羅斯四大石油巨頭現已全部受到美國制裁。統計顯示,美國原油價格今年已下跌16%,布倫特原油下跌近14%。而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為首的歐佩克+組織幾個月來一直在增產。根據機構估計,此次俄羅斯兩家公司合計占該國原油出口總量的近一半,今年上半年約為220萬桶/日。
隨著這些制裁舉措出爐,外界預測印度煉油商購買俄羅斯石油或將大幅減少。當前印度是俄羅斯海運原油的最大買家,印度有超36%的進口原油來自俄羅斯。花旗集團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布倫特原油反彈上漲的部分原因,是市場相信是美國與印度商討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這可能是美國與印度貿易協議的一部分。該行認為,明年第一季度布倫特原油的平均價格約為每桶60美元,但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談判較預期快,布倫特原油或會跌至每桶50至55美元區間。
“短期地緣風險抬頭,油價向上修復,但本次沖突的題材仍是老調重彈,疊加宏觀不穩,需警惕隨時回落。”正信期貨研究院報告認為,地緣不斷擾動,交易節奏難以把握,仍關注過剩矛盾帶來的逢高拋空機會。
原油市場供應仍然偏寬松
目前全球石油市場總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寬松局面。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組織逐步增產,同時俄羅斯等原油出口大國出口量也處于高位,市場供應充足。需求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使得市場對石油需求的預測趨于保守。國際能源署(IEA)已連續多月下調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紐約WTI原油期貨 12月與1月合約價差,近日出現5個月以來首次轉為期貨升水結構,即近月合約價格低于遠月合約,顯示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加劇。而且海上浮動原油量激增至接近2020年疫情時期水平,表明陸上庫存正在飽和。瑞銀集團認為,盡管最新制裁可能會給原油價格帶來近期的波動性,但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的狀況應有助于限制油價持續上漲的風險。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維持在每桶60至70美元區間。高盛預計明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將進一步下跌,明年第四季度或將觸及每桶52美元。
顯然,市場機構仍然預計,中長期看地緣風險的邊際影響或趨向減弱,市場重回基本面主導,國際層面的增產壓力仍然是主導本輪油價走勢的核心因素。數據顯示,歐佩克+自2025年4月起逐步放棄減產策略,轉向“增產保份額”的競爭性策略。10月初,歐佩克+決定11月繼續增產13.7萬桶/日,與10月增幅持平,此舉被視為旨在尋求更大的市場份額,增產趨勢尚未扭轉,四季度日均新增供應量預計將超過43萬桶。
排版:汪云鵬
校對: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