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三十二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路線圖3.0》(下稱“路線圖3.0”)正式發布。
路線圖3.0對圍繞全球汽車技術“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提出我國汽車產業面向2040年的六大發展目標。
具體來看,目標包括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將于2028年先于國家碳減排承諾提前達峰,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60%以上;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主體的交通體系朝著“零事故、零傷亡、高效率”發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80%以上,加快推進汽車產業全面電動化進程;“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生態體系成熟健全,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產品實現大規模應用;汽車科技創新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中國成為全球汽車科技原始創新策源地,原始創新能力引領全球;建成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協同高效、韌性安全、低碳可持續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集群,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表示,當前汽車產業的升級面臨多重挑戰和問題。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部分技術瓶頸問題有待突破;二是跨產業協同創新高效模式有待探索;三是新技術的驗證和標準體系,特別是面向自動駕駛的評價體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四是人才的支撐體系存在結構性失衡,現在的人才構成,不能滿足產業日新月異的技術變化。
盡管挑戰諸多,張進華仍然強調,面向未來15年,汽車產業仍然是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壓艙石、推進器,也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力軍,同時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試驗田。
在他看來,中國會成為全球汽車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同時,智能網聯汽車將進入市場化發展快車道。2030年乘用車L2級組合輔助駕駛基本上實現普及,L3級滲透率超35%,2035年L3/L4級滲透率將達到70%以上,到2040年,L4級在智能網聯汽車新車中全面普及。
“2030年可能是高級別自動駕駛的‘DeepSeek時刻’,將成為規模產業化的關鍵節點。”張進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