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間華大基因(300676)披露2025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74億元,同比下滑5.39%;實現歸屬凈利潤-2138.7萬元,同比增長82.78%。其中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42億元,同比增長9.19%;歸屬凈利潤虧損2716.52萬元,同比增長80.92%。
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受行業需求變化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華大基因營業收入規模同比下降。公司持續推進降本增效,通過精益運營,在費用端實現有效管控,銷售費用同比下降17.73%、管理費用同比下降17.76%,研發費用同比下降16.38%。同時,報告期內公司部分客戶回款周期有所延長,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同期增加8211萬元。
分業務板塊看,2025年前三季度,華大基因生育健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43億元,較2024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8.99億元,同比下降28.4%,主要原因系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36%(公司持續加強生育健康業務入院布局,院內銷售的試劑收入列入在精準醫學綜合解決方案板塊)。
同時,公司將進一步推動無創產前檢測全因系列等高毛利產品的布局以應對無創產前檢測基礎版產品價格下降的風險。2025年前三季度生育健康業務中,三級預防業務中的輔助疾病臨床診斷方向的遺傳病基因檢測系列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7%。同時,海外新興市場拓展成效明顯,隨著公司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在海外獲證,拉美等人口基數大、生育率較高區域營業收入增長較為明顯。
不過在2025年前三季度,華大基因感染防控業務實現營業收入0.75億元,較2024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0.53億元,同比增長達41.7%,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病原微生物測序平臺適配和全自動化系統開發,加強感染業務本地化入院布局,同時進一步推進靶向高通量測序(tNGS)技術的市場布局,公司PTseq系列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200%。
23日晚間華大基因同時公告,隨著全球公共衛生形勢日趨復雜與傳染病譜的持續演變,病原體快速識別已成為公共衛生防控體系的關鍵環節與臨床診療的迫切需求。為有效應對上述挑戰,構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快速響應能力與高準確性的病原體檢測整體解決方案,充分發揮上市公司與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等機構在科研、人才及產業資源方面的協同優勢,共同推進該領域相關技術的聯合攻關與創新突破,公司全資子公司天津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擬與關聯方杭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常州新一產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大專院校、研究所、醫院共計十家機構,聯合申報“新發突發與重大傳染病防控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病原體檢測專用便捷長讀長測序系統開發”項目(下稱“聯合申報項目”)。
本聯合申報項目總經費1.2億元,其中,申請國撥經費2000萬元,聯合申報單位自籌經費1億元。自籌經費中,天津醫檢所自籌5000萬元。天津醫檢所參與其中3個課題,主要承擔應用端的病原單分子檢測試劑盒、配套算法和數據庫的開發以及自動化應用的研究任務。
華大基因表示,病原快速檢測是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與臨床感染精準診斷的共同核心需求。單分子測序技術具有“長讀長、流程簡便、實時分析”的技術優勢,在面對新發突發病原體應急防控時,“長讀長”能快速拼接出完整的病原基因組,大幅縮短從病原體鑒定檢測到應急決策的時間;在面對常規病原體感染時,“流程簡便、實時分析”可以大幅縮短檢測周期,快速獲取診斷結果。這些優勢表明單分子測序技術有望成為病原體快速檢測的關鍵技術路徑。因此公司提前布局基于單分子測序技術開展感染防控檢測產品的應用開發具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