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環節被視為行業“反內卷”的“牛鼻子”,其行情變動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周,多晶硅市場成交均價環比持平。
具體來看,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為4.9萬元/噸至5.5萬元/噸,成交均價為5.32萬元/噸,環比持平。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5.0萬元/噸至5.1萬元/噸,成交均價為5.05萬元/噸,環比持平。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雖然相較再早一周僅2~3家的主流簽單企業,過去一周多晶硅主流簽單企業數量已增至5~6家,但整體市場成交仍然相對清淡。
成交冷清的背后,反映出市場終端需求的疲軟。硅業分會表示,從需求端看,市場對四季度光伏裝機預期偏弱,電池組件訂單增量有限,硅片企業開工率維持穩定,繼而對上游硅料的需求總體平穩。
從供給端來看,目前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環節仍處于“反內卷”和產業結構重塑的關鍵時期。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業內仍如期召開相關自律會議,市場內也有流出各環節成本的參考數據,短期內對市場信心有一定提振。但若從基本面數據表現看,由于終端需求疲軟,即便供應同比顯著收縮,庫存仍有小幅累積。
在“反內卷”號召下,今年前三季度(1月至9月),國內多晶硅行業累計去庫約1.2萬噸(含進出口)。但據硅業分會統計數據,僅9月份,國內多晶硅累庫約1.2萬噸(含進出口),10月份依舊維持小幅累庫預期。
“本月有三家企業復產放量,預計10月多晶硅產量小幅增加。”硅業分會最新表示,據各多晶硅企業四季度的排產計劃,西南地區部分產能預計在11月份進入枯水期后逐步檢修、減產,預計10月為全年產量高峰,11-12月將逐步回落。
硅業分會預計,今年四季度,國內多晶硅產量在38.2萬噸左右,同比小幅增加3.0%。“預計2025年,全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約134萬噸,同比大幅減少27.3%,與同期需求相比略顯過剩,全年累庫量預計約2萬噸。”
今年以來,隨著光伏“反內卷”的持續推進和產業鏈價格的企穩,上游企業的業績有回暖跡象。以率先披露三季報的硅料頭部企業協鑫科技(3800.HK)為例。2025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光伏材料業務未經審核利潤約為9.6億元(其中包括出售一家聯營公司之稅后出售收益約為6.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約為18.1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2025年第三季度,協鑫科技顆粒硅平均外部售價(含稅)為42.12元/公斤,較第二季度32.93元/公斤的售價上漲三成;顆粒硅的平均生產現金成本(含研發成本)為24.16元/公斤,較第二季度25.31元/公斤的成本下降約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