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陳霞昌
2025-10-22 22:01
10月22日,《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方案》)新聞發布會舉行。
針對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需求說不清、供給不適配”困境,《方案》中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表示,廣東將通過建立全流程對接機制、強化產品供給等四項關鍵舉措,打通供需壁壘,推動工業人工智能價值落地。
據悉,廣東將首先致力于建立“人工智能+制造業”產品和服務場景的培育與對接全流程工作機制。通過分行業分領域征集并發布場景“需求清單”與產品“供給清單”,為供需雙方提供精準指引,實現從“給政策”到“給機會”的轉變。
在強化產品供給方面,廣東將聚焦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汽車、機器人等重點行業,支持工業企業、人工智能企業培育一批適應制造業復雜任務環境、具備跨模態數據處理能力的垂直領域大模型,研制一批質量檢測、工藝優化、設備運維等場景專用小模型,對于符合條件的工業模型項目擇優予以資金支持。同時,鼓勵地市設立“模型券”,支持企業購買工業模型服務,降低人工智能應用門檻。
此外,廣東將組織專業力量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和“建檔立卡”服務,幫助企業掌握自身智能化水平現狀,找準薄弱環節和痛點堵點,明確改造優先級。深入摸查和分析企業在“研產供銷服管”等各方面的痛點難點和共性需求,分行業梳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和實施路徑,推動編制數智化改造指南,為企業部署應用工業模型和智能體提供參考。
為促進經驗交流與生態構建,廣東還將啟動 “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地市行” 等活動,組織供需對接、標桿訪學、參觀交流等活動,支持工業人工智能新技術和新產品首發、首展、首秀。深入挖掘一批投資回報率高、行業影響力大的“人工智能+制造業”融合發展典型案例。